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 正文

    朝鮮婚俗的三個環節,朝鮮人結婚風俗

    “中華56個民族婚俗大全”全國巡展*朝鮮族篇。

    上8期,本欄目分別介紹了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云南摩梭等族奇特的民族婚俗,引發了國人對婚俗文化的極大興趣,許多人躍躍欲試,有了想去實地觀摩了解的欲望。

    今天,本欄目帶您走進婚俗更為奇特的朝鮮族,一起了解朝鮮族繁瑣婚俗的精彩內容。努力實現“以特色婚俗為窗口,宣傳各民族璀璨民俗文化”,為各民族青年男女婚姻互通,為了解各族婚俗的人士,架起直達橋梁!

    關注我,帶您看遍“中華56個民族婚俗大全”全國巡展全部內容 !

    朝鮮婚俗的三個環節,朝鮮人結婚風俗

    一,朝鮮族概況

    我國朝鮮族,由朝鮮半島上的居民遷徙而來?,F有人口1702479人,男女比例為103:101,主要居集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其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為朝鮮族集中集居地,是著名的“水稻之鄉”和產區,所產稻米晶瑩剔透,清香撲鼻,為清代欽定貢米。這里因盛產“美女和美食”被稱為東北的“成都”。北京、山東、內蒙、河北、天津等地也有分布。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比較抵觸與外族通婚,特別是移居中國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朝鮮族老人。但隨著時代發展和觀念的改變,朝鮮族與外族通婚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二,朝鮮族婚俗發展史

    朝鮮族曾長期實行婚禮在女家舉行,新郎要在新娘家居住若干年后,才能領妻兒返回自己家里。后來,朝鮮王朝統治者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這種婚俗是“天地倒置”、“陽反從陰”的陋習,極力主張結婚當天把新娘接回新郎家的“親迎”方式。但因習慣勢力阻撓,未能推行,于是創造出了: 新郎在女家舉行婚禮,但只住兩天,第三天便可帶新娘回家。這種“半親迎”方式成為近代朝鮮族主要婚娶方式。建國后,統一為“親迎”方式。

    三,婚俗特色與看點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特色,而朝鮮族婚俗的特色與看點頗多,但關鍵性的也就下面幾點,讀懂了下面幾點,也就基本讀懂了朝鮮族拘謹中“窩藏”著火熱激情的婚俗文化。1,“請婚書”與“四柱單子”,2,“許婚書”。3,行“冠禮”和“笄禮”。4,“紗帽冠帶”。5,“上賓”與“雁夫”。6,“函夫”與“婚函”。7,“大桌”與嘴叼熟公雞。8,“大發”,“簇頭里”與“發帶”。9,“單子”。10,“打奉送包”。11,伴郎伴娘。12,于歸。13,再行。

    四,婚俗程序與逐一解讀

    朝鮮族婚戀程序由:議婚、大禮、后禮、三大階段組成(也有的地方叫:納彩、幣和迎親)。三大階段中夾裹著許多民族特色性的東西,也就是“三”中提到的“特色與看點”,這些特色性的特色婚禮文化,2008年已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將用文字加粗形式重點標注,請注意收看。

    1,戀愛。朝鮮族是個整體比較拘謹的民族,雖能歌善舞,但在婚戀上,缺少其他民族那種浪漫滿天飛的氣息和氣氛。戀愛途徑,也僅限于工作中、生活里的“偷偷進行”,沒有和南方少數民族那樣,公開為青年人提供多樣化的戀愛節日和機會。熱戀中的朝鮮族青年就是拉拉手,都要偷偷摸摸,婚前同居更為稀少,根本沒有南方民族青年那種“理直氣壯談戀愛,為愛去放歌”的豪情與奔放!但朝鮮族女人很賢惠勤勞,是十分標準的“過家”型女人。

    2,議婚。

    議婚相當于漢族的“訂婚”。這里涉及到一個古老難懂的“媒妁”職業,需要簡單科普一下。媒妁(méi shuò)即媒人。媒:指男方媒人,妁:指女方媒人。媒,為古時職業撮合人,“妁”為臨時撮合人。媒的手里,通常掌握有大把候選人資料,誰家小伙、姑娘的年齡、性情、家境等情況,媒一清二楚,一旦誰家姑娘小伙到達結婚年齡,媒會主動上門,并根據“門當戶對”原則向男女雙方以及家人推薦合適人選。所以,朝鮮族男女青年的婚戀,是從職業媒妁上門開始的。

    如果兩家對媒妁提供的人選信息比較滿意,男方就正式派媒人到女方家實地核實所談信息并向女方發出提親信號,本族叫“看善”,類似漢族的“提親”與“相親”。雙方滿意后,男方家長隨即向女方家長遞送“請婚書”。女方家長接“請婚書”后,再經媒妁回復“許婚書”。遞送“請婚書”時,要附小伙的“四柱單子”。也就是小伙出生時的“年月日時”。女方家長要請人核對男女雙方的“四柱”是否與匹配(這項工作,多數民族是由男方來做)。如果合適,婚約便會確定。反之,婚約會取消。朝鮮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不管男女雙方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都要得到雙方父母的確認。否則不管青年男女之間關系多好,也不予承認。

    婚事確定后,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并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槠诖_定后,小伙要行“冠禮”,姑娘要行“笄禮”。過去的朝鮮族小伙子都留有辮子,成婚前要舉行“將辮子挽成髻并戴上冠,以示成年”的“冠禮”儀式。而“笄禮”,是姑娘婚前“把發辮盤成髻叉上發釵”的儀式。

    3,大禮

    大禮,相當于漢族的“婚禮”,但比漢族婚禮瑣碎復雜。

    朝鮮族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后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

    結婚這天,新郎要身著“紗帽冠帶”,手持大摺扇或“陽傘”(一塊兩邊拴有小棍的長方形紅布,用來摭臉)騎馬前往女方家舉行婚禮。陪同新郎前往的“上賓”、“雁夫”,由父親或叔父擔任。他們帶著“婚函”,內裝給新娘的衣料和“許婚書”。新郎一行到臨時停留所后稍事休息,“函夫”向新娘家的女眷遞交“婚函”,“雁夫”向新娘家遞交用彩布包裹的木雁,用以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女方家眷撩裙兜接后,新郎步入新娘家院內,站在喜桌旁邊。此時,新娘由兩名“伴娘”扶出屋,站到新郎對面。新娘頭挽“大發”,上戴“簇頭里”,身穿“長衣”,發釵上的“發帶”垂于前胸兩側,與新郎隔桌而立,然后在司儀的主持下行交拜禮和合巹禮。交拜禮是新郎和新娘互致跪拜禮。合巹禮是新郎新娘各斟一杯酒相互敬飲。

    結束后,新郎開始“賞大桌”(婚席),由新娘家的親戚陪同,入上房接受女方為他準備的“大桌”。大桌上擺有各種食品,但有兩樣是必備之品:一是叼著紅辣椒或紅棗的整雞,二是埋著三個雞蛋的一碗大米飯。雞蛋是新郎必吃之物,但只許吃兩個,另一個則留給新娘。開席時,新郎要先把每樣菜都揀出一些敬給自己的父母和近親,謂之“打奉送包”。開席后,新娘家的人會給新郎遞“單子”?!皢巫印本褪菍懹泻唵卧娋涞募垪l,要求新郎賦詩和對,借此試探新郎的聰明才學。到夜晚入洞房時,把“大桌”上的果品菜肴揀出1-2樣給新郎新娘吃夜宵。吃罷夜宵,由新郎解開新娘的“簇頭里”,“大發”和祅帶,用兩手同時掐滅兩根燭火,共枕入睡。

    伴郎伴娘

    朝鮮族的伴郎伴娘不同于漢族,漢族婚禮上的伴郎伴娘一定要未婚男女,而朝鮮族則不同,伴郎伴娘必須是已婚男女,而且最好是一對生兒育女之后的幸福夫妻

    4,后禮

    新郎在新娘家舉行婚禮并住3天后,新郎新娘一起向新娘父母及長輩辭行返回自己家里,謂之“于歸”。這時新郎依然騎馬,新娘則坐轎。陪同新娘前往的人叫“上賓”,由新娘的父親或叔父擔任。

    新娘來到新郎家門前,男方的家長和哥嫂來到車(轎)前跳起舞來,用歌舞表示對家中新成員的歡迎。舞罷,新郎先下去,打開門請新娘下車。當新娘露出半個身子時,新郎便將她抱了起來,在眾人的喝彩聲中將新娘抱至紅地毯上放下,拉著她的手走入新房。

    嚴格地說,新房在幾十分鐘前還是空空如也。按朝鮮族婚規要求,男方須在婚前送彩禮給女方家,而婚房里的家俱、被褥、生活用品都由女方準備,作為新娘的嫁妝,并需在結婚當天送來,由男方家人把嫁妝搬進了新房一一布置好,隨后在里面擺上為新娘準備的豐盛宴席。新娘在接受喜宴前,要從滿桌豐盛的佳肴中撥出一部分送回娘家,以示自己在婆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宴席結束后,上賓們來到洞房,叮囑新娘上敬公婆、下愛弟妹、夫妻和睦、好好過日子后,離開男家。晚上,要舉行熱鬧紅火的家庭娛樂會。

    第二天,新娘要為全家做早飯,露一露自己的廚藝。早飯后要行“舅姑禮”。新娘把準備好的禮物拿出來,一一贈給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及其他近親屬。最后,把禮物送給新郎,然后兩人互相對拜。

    再行

    “再行”是新郎在自家住3天后,陪同新娘回娘家去拜訪岳父母。此時,村里的小伙子們要對新郎“上刑”,把新郎吊起來,用木棍抽打新郎的腳板,借以向新娘的父母索討吃喝。在新娘家住上1-2天后,同新娘一起返回新郎家里。至此,婚事才算完全結束。

    關注我,帶您看遍“中華56個民族婚俗大全”全國巡展全部內容 !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prospectspotlight.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欧美片在线观看|farre性欧美护士tv|国产精品资源在线|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