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園教育_燕園教育跟中專哪個好
案例:被壞情緒消耗掉大把時間的少男少女
快考試了,復習才剛剛開始,看到同桌翻過去的厚厚一摞書,又聽著她“沙沙沙”的書寫聲。悄悄瞟一眼,她專注到頭發滑落臉側都顧不得撩一下。媛媛的心就更加慌亂了:怎么辦?怎么辦?別人都快復習完了,可我才看了這么一兩頁,她的心像貓抓似的。卻是越著急越無法專注了,一個自習課下來,她幾乎什么也沒有復習……
培培的情況和媛媛類似,也是心猿意馬,究其原因,是今天培培穿了一件新裙子,結果好朋友樂樂對著很多同學說培培的裙子不好看,樂樂覺得很沒面子。結果,一晚上都在想:“如果樂樂下課和我說話,我就假裝沒有聽到……她太過分了,對著班里那么多同學,嘲笑我的裙子不好看,我真該當時就狠狠地回應她,我的嘴巴怎么就那么笨呢……”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她總是無法專心復習功課,腦海卻總是今天下午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效率低,不可忽視情緒因素
早就有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做事效率和情緒之間存在的聯系,有心理學家將它們之間的聯系形象地稱為倒“U”規律。此規律說明,人在過度興奮、激動的狀態下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目標事物中,同樣,當人的情緒過度處于抑郁狀態,注意力也很難集中在目標事物上,從而,讓完成工作的時間增長,影響工作效率。
焦慮: 用“熱鍋上的螞蟻”形容焦慮是再合適不過的,不安、緊張,對發生的或將要發生的一切不知如何應對,比如,平時還思如泉涌,但走如考場卻什么也想不起來了,時間,就在大腦的一片空白中,點點滴滴跑掉。
后悔:后悔是一種指向過去的情緒反映,陷入后悔的情緒中,人們容易忽略過去所做的成績,降低成就感,削弱做事情的動力。
悲傷:如同天空罩滿烏云,陷入悲傷中,做事情萎靡不振。如果不想讓時間白白過去,除非“化悲痛為力量”。
生氣:生氣有時候是拿別人的缺點來懲罰自己,有時候也是在用自己的缺點在懲罰自己。生氣的人容易處于一種自我存在的狀態,思維范圍也隨之變狹窄。
……
厭倦:對一件事情的厭煩,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飽和。心理學家曾讓大學生被試在紙上重復畫很簡單的表示,大家覺得很簡單,開始的時候畫得又快又好,后來開始錯誤越來越多,再到后來,畫得越來越慢,錯誤越來越多,很多人還出現了頭暈嘔吐的行為。長時間重復做一件單一的事情,很容易出現厭倦情緒。
對負面情緒及時喊“?!保?/strong>教給孩子在頭腦中想象一個“STOP”的指示牌,并試著運用,比如,想和人發生爭執的時候,在頭腦里不斷閃現“STOP”的樣子,并平靜下來。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壞情緒來臨,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壞情緒中,而是著手做眼前的事情。
留出時間去傷心:如果最近一階段,的確發生了令自己情緒不愉快的事情,那么強迫孩子不去痛苦不去傷心也是不現實的,為了不讓壞情緒放任自流,可以專門給自己留出傷心痛苦的時間,比如說,告訴孩子,放學后的半小時或一小時。其他時間,只要壞情緒一出現,便可提醒自己,“放學后才是傷心的時間,現在,我先來做自己的事情吧!”
……
用身體控制心理:教給孩子用身體影響情緒。我們高興時,步履輕盈,煩惱時,步伐沉重,這些不自覺的身體表現都在偷偷地現露著我們的心情。我們可以反過來利用這種身心的關系,以提高我們的做事效率。比如,生氣時,我們容易雙腿顫抖,這時不妨用手按住自己的雙腿,讓自己逐漸心平氣和下來;傷心時,不妨對著鏡子笑一笑,心情會由此開朗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