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教育的主要內容及方式怎么寫(培養教育的主要內容及方式怎么寫入黨)
等級考分數已經出來了,但家長還不能放松。
填志愿是個復雜的工程,但又不放心完全交給孩子,所以只能靠自己學習。
近幾年家長間已經產生了一個共識:專業優先,院校其次。
我最近一直在強調一個概念:培養方案。
面對一個不熟悉的專業,閱讀它的培養方案可以比較詳細地了解就讀這個專業之后的時間規劃和未來發展方向。
這篇文章就化繁為簡,講講應該怎么閱讀培養方案。
培養計劃在哪里看?
一般在大學的官網或者教務網站可以看到,有的會編成一個合集,有的會分學院發布。
學校每年的招生簡章里面也會有一些相關的內容。
在此基礎上,也要多關注一下院校官網上發布的各種本科培養政策介紹。
培養計劃看什么?
看學制和課程設置
首先看學制是幾年,通識課和專業課主要安排在哪一個學年,有沒有保留充足的實習、考研/公的時間,以及修雙學位的時間。
特別是醫學生,要關注你的學制是5、5+3還是8年制,規培時間和碩士階段是否重合等。
看專業的課程設置
我國大學的學分制都受限于培養方案,并不能任意選修,通常都有通識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三種課程設置。
選修課的學分一般有上限,不能任選。所以一定要看課程設置中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避免浪費學分。
看必修專業課
通過看專業課可以了解專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可能的考/保研方向。
普通文科專業可以不用看,意義不大,但融合了工科的新文科專業需要留意必修課程,看工科課程是否足夠有分量。
以財會類專業為例,有的會融入較多的計算機課程和統計學課程;有的帶有數學雙學位培養的專業,要留意必修課程里面有沒有足夠多有分量的理工科專業課。
工科院校的文科專業也可以觀察一下是否有院校特色的課程。比如華北電力大學法學專業培養方案中的電力法、能源法、電力監管法等課程會帶來一定的就業優勢。
理工科專業,特別是交叉學科性質的新工科,就要通過看必修課程來判斷它的專業傾向到底是偏計算機還是偏傳統工業。
當然有更簡單的方法,可以看所屬學院或授予學位。比如工程管理專業到底是在土木學院還是管理學院,差別是巨大的。
看碩博點和實驗室
碩博實力強的專業本科教育一定不會差。
一個院系的碩博點數量與專業實力往往成正比。如果想了解得更加專業,還可以搜索碩博點中的強勢研究團隊和學者。
實驗室同理,不光要看數量,還必須關注其級別和名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的分量是不同的。想更深入了解就需要查詢一下實驗室的成果產出。
看轉專業和雙學位政策
退而求其次,如果保不了專業,又想要沖一下學校,那就需要了解院校的轉專業和雙學位政策。
轉專業政策主要關注:轉出是否有限制;轉入考核標準。
過去很多學校的轉專業政策都比較僵化,轉出要求較高,且有專業限制。但這兩年陸續有更多的院校放寬了轉出限制。
雙學位政策主要看院校開設了哪些雙學位專業以及對應的申請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