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 正文

    健康教育的目的、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目的

    對網絡視頻中某“專家”讓孩子親手砸玩具、將心愛的漫畫書扔進垃圾桶的教育方式,有人稱其為“霸凌式教育”,也有人稱其為“打擊羞辱式教育”。據說該“專家”一直在各地“傳經送寶”,這說明有不少人認同這種教育方式。

    事實上,“霸凌式教育”一直有市場,比如時不時曝出的砸手機、泡手機之類的教育新聞。我也曾目睹一位教師因為學生看小說就讓學生燒掉小說,學生跪在院子里一邊哭一邊把書一頁頁撕下點燃。為什么如此嚴重傷害孩子心靈的行為會被認為是“教育”呢?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部分家長和教師眼中孩子并不是獨立的人,而是實現某個目標的工具。因此,我們要反思一個本源性問題: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還是利用孩子實現其他目的。

    如果把孩子當作工具,我們的所有教育行為應當尊重一個基本前提——把孩子當作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的存在是自足的,不依附于任何目的。在這樣的前提下,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目標都是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人,一個有健全的心智、豐富的情感、探索的興趣、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擔當精神的人。以“人”為目的的教育要求我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獨立人格,教育中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細節都要著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在這樣的理念下,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以任何形式傷害孩子。

    把孩子當作實現其他目標工具的教育,其目的是眼前的分數、近期的升學和未來的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這樣的“教育”,分數是全部,孩子的人格尊嚴、興趣培養、素質提升、心智發展都不予考慮。正因為目中無“人”,其手段可能會無所不用其極,于是“霸凌式教育”容易成為一種常態。

    現實中,不少“霸凌式教育”在家庭或學校已經習以為常,比如按照成績將學生分班,再比如組織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參加某項活動,看上去是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實際上是不是打擊了其他學生呢?

    如果以分數和升學率論成敗成為主流,并以此為目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論最后結局“成功”還是“失敗”,孩子的心智都是不健全的,“失敗”者可能走上叛逆之路或從此一蹶不振,“成功”者也可能成為自私的“冷血人”,都不是現代社會的高素質公民。

    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生命個體,這是教育的基本常識,卻是目前從家庭到學校都很難正視的一個問題。但愿此事能夠促進我們反思,同時深刻思考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會寧縣黨家峴鄉初級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4年05月22日第3版

    作者:李興旺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prospectspotlight.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欧美片在线观看|farre性欧美护士tv|国产精品资源在线|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