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瀕教育—上瀕教育藍精靈好考嗎
前言
Foreword
本文內容整理自蘭海講座《從小不懂“世界通識”,孩子未來失去競爭優勢》,由于內容量非常大,我們將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通識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四個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能做出適當判斷的能力、對價值的辨識能力。
為了達到這四個能力,上瀕的通識教育做了非常重要的兩點。
第一,健全的知識體系。
健全的知識體系,是需要匹配國內的教育一起看的,健全,這個全補充的是孩子們在學校、在其它機構得不到的那些機會。
在上瀕的通識知識體系里面特別多的內容是人文。因為在學校里面孩子接觸人文的機會太少了,而校外培訓機構更多的是科學類別,所以上瀕所做的,就是把孩子的知識體系健全起來。
但是問題來了,只是知識體系的健全,那就是通識嗎?不是。
第二點,通識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我們剛才提到的四項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知識的前提下,由老師帶領孩子,通過和孩子們的互動,讓孩子們把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解,最后形成他們自己的思想,這才是真正的通識教育。
現在很多機構也開始意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了,都在講通識教育,但大家在辨識通識教育的時候要看上面這兩點。
簡單的知識輸出,可能看個百家講壇就能完成了,但是對于這些知識的解構再建構這個過程,一定需要專業的指導。
上瀕是如何健全孩子的知識體系呢?我們來看看上瀕世界通識的內容。
世界通識一
(適合1-4年級)
世界通識二
(適合5-8年級)
上面的這些課程內容,大量的內容都是人文社科領域,除了地理、科技學校有涉及,其它的應該都沒有,而上瀕的地理和科技,授課形式和內容也是從人文角度進行。
相信大家會注意到,上瀕的通識課程里,有很多關于中國的內容: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中國大歷史、戲劇、考古……
是的,我們特別在意中國!因為只有立足于中國這個根,去放眼世界,才能更好的創造未來。
我們相信,上瀕的孩子未來都是要改變世界的人,對于要改變世界的人來說,他們內心對于祖國的認知和價值理解太重要了!
而這個對于祖國的認知,并不是簡單去喊個口號。
以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為例,我們會講中國八大菜系,我們會去講這些菜和地域的關聯;我們會去講中國的京劇,會聯系到臉譜,每個顏色的臉譜都代表著不同的性格特點,最后回到孩子身上,我們會讓孩子們先想想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樣的,然后畫出代表他自己的臉譜。
其實文化的認知,也是自我認知,也是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孩子們到了六年級左右,我們會開始講中國大歷史。第一堂課的話題就是中國從哪里來?我們會和孩子去看中國版圖的變化,去討論到底中國從哪里來。
這些孩子們,他們也許將來會生活在世界各地,但是他們心中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對于中國根文化的認知,這一點我們一直在做,而且意義非凡
在這個過程當中,上瀕怎么讓孩子們能夠把這些知識信息解構再建構的呢?
舉個例子,在中國歷史這個版塊我們會講秦朝,那么我們怎么講秦始皇呢?我們不會一上來就告訴孩子們真實的歷史發生過什么。
首先,在課程中孩子們會分成幾個小組,他們每個人會有一個身份:秦王贏政。他們有一個目標,就是要統一六國。
我們會給孩子們足夠多的信息:當時的地圖、所有政權對比,包括地區人口、經濟發展水平和各個國家的關系。
然后孩子們需要在小組中討論:要怎么打,怎么統一六國。
我們會看到和當年秦始皇一樣的方案,我們也能看到和當年不一樣的方案,這并不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接收到信息,然后他們解構出來自己的作戰方案,最后孩子們還要到臺上來去講他們認為應該怎么攻打,這個對信息的接收和再處理,也就是建構的過程。
當然最后我們會告訴孩子,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孩子們就會去思考,當年秦王贏政為什么會這樣做。
課程進行到統一六國之后,我們的提問變成了“如果你是秦始皇,統一之后你首先要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大概在2008年以前,孩子們的答案都是每個人上一個北京戶口,每個人獎勵一套房,你會從答案中知道,那個時代傳達的信息是什么?,F在的孩子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和2003年,2004年的孩子又不一樣了,所以每一個回答的背后是對社會化問題的討論。
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會很開心每一堂課聽到的答案都是有所不同的。
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課堂上只是提問者,通過一個個提問幫助孩子延展思考和多角度思考自己的回答,這樣的課堂就是思想的交鋒。
這也正是16年來,我們每年只能服務于250個家庭的原因,說起來慚愧,但這也是事實。
我知道很多人一直希望我們開線上通識課,可基于這兩點,尤其是第二點,我們暫時還沒辦法做線上的通識課。
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科技手段,能幫助我們有效的把人與人之間情感和心理的價值影響傳遞出去。
我們需要和孩子面對面交流,需要對孩子進行觀察,需要和孩子進行互動,需要在課堂上不斷的提問,需要和他們有思想的交鋒,最終,才能培養出這四個核心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能做出適當判斷的能力、對價值的辨識能力。
-未完待續-
講座內容一:《我想跟你分享3個重要的關于教育的常識》
講座內容二:《如果你正為孩子教育問題焦慮,這篇文章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