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心得、新教育心得體會2000字
在疫情網課期間,學校組織學習新時代教育思想,利用網課的空余時間,認真研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思想主題報告,朱老師的教育報告令人耳目一新,讓我深深意識到,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科技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人才將是未來引領世界各國發展的核心要素,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發展水平和模式的較量。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關鍵要看教育發展的程度。當前中國教育基本實現了基礎教育全覆蓋,高等教育的規模和質量逐步提升的良好狀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國教育與歐美等西方國家教育的差距,所以未來的中國教育要在質量上不斷提升,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四有”新時代人才。
用新教育理念創新課堂,實現教育質的飛躍。
通過對朱老師的新教育講座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要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思想,緊緊把握住黨的教育思想,創新課堂、提升教育素質和能力,關愛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熱愛教育事業,切實將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貫徹、注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習心得體會具體如下所述:
一、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提高自我。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知識不斷的更新,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充實自己,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而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靈魂工程師,更是需要具備這種繼續教育、學習的能力,只有自己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引領學生緊跟時代的要求,使其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較好的適應社會節奏,把握自我,實現社會價值,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正如那句名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池水”,教師只有自己有了充足與時代相向的知識,才能將為學生做知識的向導,引領他們探索知識和未來。在新教育報告中,朱老師具體的指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和方法。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學科知識,同時也要擁有多學科與時俱進的綜合知識素養和崇高的職業道德,這樣我們才能配得上“靈魂工程師”的崇高地位。這也是教師體現人生價值,實現自我的成就感的唯一途徑。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去與時代接軌的教師,在日新月異的極速變化發展中,注定是要被時代所淘汰的。
二、恪守職業道德,扮演好引領者的角色。教育與其他社會行業有著本質的不同,是一項以人育人的崇高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職業的執行者,直接擔負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使命。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范意義,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即是社會賦予的特殊重擔,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時代擔當。有這樣一句話:“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可以說國家、社會、家長、學生對教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就必須要求教師職業的崇高道德。沒有敬業精神的教師只會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只有教師具備了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感,才能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學習改進教育教學措施,專心鉆研業務,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的成長服務,默默在三尺講臺上奉獻自己。只有贏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可,教師才能更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能力,啟迪學生,成就學生的未來。
未來社會需要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新教育正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對培養人才的方式提出了新觀念。
當然在教師隊伍中一直存在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教師”這個光輝的形象,做一些雞鳴狗盜的惡心事件,嚴重敗壞了教師的形象。這些事件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受害學生,一生的心靈傷害。所以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這份光榮的職業,就要恪守職業道德,努力的克制自己的私欲,為人師表,成就了學生,同時也成就了我們自己。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示范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學生在成年后,都把自己的職業選擇、興趣、品行道德、追求進步的原因歸結于自己某一個時期的某一位老師。青少年時期是人的品格、興趣愛好等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中小學教師的形象、言行是影響學生的人生發展的重要示范。因此,對教師而言,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以得體大方的儀容儀表,穩重端莊的舉止、親切和藹的待人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教育和育人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一種無聲無息的教育行動,感化學生、感動學生,實現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育目的。
三、創新教學課堂,締造完美教室。學習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重復,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是一個引領者的角色。學生的學習能力、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學校的學習氛圍、社會的教育評價規則都是影響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所以就要求教師在班級教育教學活動中詳實研究學情,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綜合情況,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習計劃和課堂活動預設,將全部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效納入教學活動中,使課堂教學真正意義上實現有效教學。當然在這其中需要教師充分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掌握較深層次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做到備課充分、課堂預設嚴謹、課后強化反思效果,將不足和缺失進行有效整改,從而形成教學的連續性和科學性,使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實現最優化。
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的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打造或引導學生創設“完美教室”,使得班級教室充滿濃郁的學習、育人氛圍,鮮明的班級文化特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儒雅素養與關心幫助學生建立人生信仰和道德追求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為學生構建一間完美教室,放飛他們的人生夢想,助力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給我們的未來,創設更多的發展空間,助力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四、家校合作,推動教育的健康發展。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基礎,俗語有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個道理,什么樣的家庭精神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家校共育對教育的積極意義。良好的家校共育,不僅能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諧,還能使得家教家風得以傳承發揚。其次家校共建,能有效拓展教學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教育的最大不足就是學生缺乏社會實踐,不能有效的將書本知識與社會應用有機結合起來,所以有效的利用家校共育,可以從不同側面有效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家長進課堂,學生進入社區、文化名勝,豐富了學生的課堂,也使學生將課堂和社會融合,實現教學的有效性。許多家校共育較好的學校,家長和社會資源的參與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顯著的變化,讓家長從學校教育的阻力變成學校發展的動力,由此改變了學校的社會生態,提高了教育的效果,成為了強大的教育發展正能量。所以在我們的教育活動中,要將家校共育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實現家校共育的目的,提升學校的辦學社會影響力。
五、重視人文教育,尊重生命的價值。新教育理念提出了一個全新概念,人文教育,要將人文教育的理念體現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去。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某某家,或某某成功人士,而是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使每個人都能通過自我價值的實現獲取幸福的人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下,唯分數論,教師關注最多的就是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對差學生一概否定。但是社會的發展是多樣的,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調皮搗蛋的差生同樣有大作為”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社會的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而人的學習能力因人而異,在學習方面差,可能在其他方面就有特別的能力,所以新時代,教師要正確看待教育的效果質量問題,要從綜合方面去評價學生。在這里就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價值觀的人文教育的培育,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和追求,良好穩定的性格和品行,及適合其需求的個性化成長路徑。
重視教育發展,才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