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簡史;中外教育簡史時間軸
一、古巴比倫王國的教育
教育機構: 教育目的: 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特點:
早期蘇 泥板書舍 培養書吏 讀寫算 背誦、體罰、機械 馬里城最古 美爾時期 老的學校
巴比 初級學校 官吏 初級學校:讀寫算 師徒傳授式、體罰 人類最早的學校教育的 倫文化 高級學校 高級學校:文法 文學及祈禱文 搖籃,人類正式教育的起點
二、古埃及的教育
學校類型 教育目的 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特點
宮廷學校 國家官吏 無法考證
僧侶學校 科技與學術人才 高深的科技知識 灌輸體罰 學校等級制度森嚴
職官學校 一般官吏 普通文化課程與職業教育
文士學校 書寫計算者 讀寫算
三、古印度的教育
婆羅門教教育 ---古儒學校(家庭教育)
古儒學校 維護種姓制度 《吠陀經》 體罰 、口授法(類似于導生制) 貴族性
和宗教信仰 繁瑣、梵文、機械、背誦 教師稱為古儒
佛教教育-----寺院學校(學術研究)
寺院學校 僧侶(比丘、比丘尼) 佛教經典 地方語教學、講解+個人鉆研 平民性, 主張女子受教育
四、古希伯來的教育
教育機構 教育目的 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特點
前期 家庭教育-猶太會堂 培養猶太教的 《圣經.舊約》 比較民主、 教師的地位
后期 初級和中級學校 宗教信仰 初級《密西拿》 鼓勵發問、體罰 極高,稱為拉比
中級《革馬拉》
合稱《塔木德》
整體特點:
一、學校 學校種類繁多,等級森嚴
二、性質 體現階級性和等級性
三、內容 學習內容豐富,德、智、宗教等
四、方法 灌輸、機械簡單 、體罰盛行、個別教學,除希伯來有民主色彩外
五、教師 地位比較高
六、延續性 文化都中斷了
七、產生 最早產生文字與學校
八、目的 培養官吏或書吏,具有世俗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