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智教育名詞解釋、泛智教育名詞解釋是什么
距離教資筆試僅剩32天
今天,依然是干貨
聽說教育學心理學人物還是分不太清楚?
別著急
小編幫你總結好了
科目二這些20個人物觀點
趕緊背起來吧
考前漲分
↓
1
教育學人物
孔子
關于教育的作用:性相近,習相遠也”
關于教育的對象:有教無類”
關于教育的目標:學而優則仕”
關于教育的內容: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關于教學的方法:因材施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孟子
人性論:性善論
教育作用:擴充善性
教育目的:明人倫
教育內容:道德教育
教育方法:盈科而進
荀子
(首次提出“道德”一詞)
人性論:性惡論
教育作用:化性起偽
教育目的:培養大儒
教育內容:儒家經典
教育方法:①聞見;②知;③行
墨子
人性論:人性素絲說
教育作用:兼愛、非攻
教育目的:培養兼士、賢士
教育內容:①政治和道德;②科學技術;③文史;④思維能力
教育方法:①主動、創造、實踐、量力;②親之、聞之、說之
夸美紐斯
1.地位:教育學之父
2.著作:《大教學論》——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3.思想:
①教學原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原則
②教學制度:系統論述班級授課制方法和實施內容
③教學思想:“泛智教育”——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的人
④教學內容:規定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
⑤教學方法:首次提出并論證了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一系列教學方法
赫爾巴特
1.地位:現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傳統教育代表人物
2.著作:《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
3.思想:
①教育性教學原則:“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
②將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③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④提出“四階段教學”理論,將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和方法四個階段
⑤教育的目的:培養良好的社會公民
杜威
1.地位: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進步教育代表人物
2.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
3.思想:
①三中心論:“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②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
③學校即社會
④從做中學
⑤五步教學法:創設疑難情境、確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哪個假設能解決這個困難、驗證這個假設
馬卡連柯
1.著作:《教育詩》
2.思想:
①集體主義教育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方面,“通過集體、在集體中和為了集體”的教育,是集體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
②平行教育原則: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
贊科夫
1.地位:課程現代化的三大代表之一
2.著作:《教學與發展》
3.教育思想:提出發展性教學理論,其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是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凱洛夫
1.地位:馬克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
2.著作:《教育學》
3.教育觀點:勞動起源說,世界上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布魯姆
1.著作:《教育目標分類學》
2.教育觀點:
①掌握學習理論
②教學目標分類理論-認知領域目標、情感領域目標、動作技能領域目標
布魯納
1.地位:課程現代化的三大代表之一
2.著作:《教學過程》
3.教育觀點:
①提出結構主義教學理論,
②倡導發現式學習
瓦根舍因
1.地位:課程現代化的三大代表之一
2.教育觀點:創立范例教學理論
巴班斯基
1.著作:《教學過程最優化》
2.教育觀點: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
1.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
2.教育觀點:全面和諧教育思想
2
心理學人物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1.實驗:狗進食搖鈴實驗
2.反射的分類
一般分為兩大類: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①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先天遺傳的、不學而能的反射,也稱為本能。
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后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會的反射。條件反射又進一步可以分為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兩類。
A.第一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物理性的條件刺激叫作第一信號系統。
B.第二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叫作第二信號系統。
3.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①獲得與消退
條件反射的獲得是指條件刺激(如鈴聲)反復與無條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條件刺激獲得信號意義的過程,亦即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
條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條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條件刺激重復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并最終消失。
②刺激泛化與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作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1.提出者:斯金納
2.具體學習理論: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種: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反射性反應,是經典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強化物則是一些刺激物,它們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3.理論要點:強化原則 (強化、懲罰、消退)
4.實驗:老鼠的迷箱實驗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關于認知發展問題,皮亞杰認為認知發展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具體內容見下表:
★粉筆小提示: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是資格證考試中的一個重點內容。需要我們從三方面進行掌握:一是:皮亞杰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劃分成了四個階段,口訣記憶為:感、前、具、形;二是每個階段與其年齡的對應,口訣記憶為271(愛奇藝);三是每個階段的年齡和思維特點都是不一樣的,需要大家識記每個階段的年齡以及思維特點,在這四個階段中最??嫉氖乔斑\算階段,需要我們做重點掌握。
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
1.提出者:桑代克
2.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
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
理論要點:準備率、練習率、效果律
(1)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2)練習律。對于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復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結。
(3)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實驗:貓的迷籠實驗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科爾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階段論:即前習俗水平(懲罰與服從階段、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習俗水平(尋求認可定向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道德定向階段)和后習俗水平(社會契約定向階段、普遍原則道德定向階段)。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1.提出者:班杜拉
2.具體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
3.理論要點:觀察學習
(1)班杜拉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都是作為相互決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們彼此之間的影響都是相互的。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2)班杜拉認為人的學習主要是觀察學習。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并沒有外顯的操作。
(3)班杜拉把強化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①直接強化指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
②替代性強化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③自我強化指人能觀察自己的行為,并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強化或處罰自己。
實驗:小朋友玩偶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