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峻教育;啟峻教育包過班怎么樣
湖南邵陽岳飛20世孫岳伯寶優秀后裔事跡{摘自老譜}
岳志勇 摘錄
明朝時期,岳飛20世孫岳伯寶生有3個兒子,第二的兒子,名叫岳瑞宇,班輩名叫岳大香(后人叫大香公),是個心胸寬廣,讀書很聰明,過目不忘的人,近40歲考中秀才。為人正直嚴于律己,行為端正。喜節儉不亂出外游玩,從不說別人是非。經常坐到書房內,閉門讀書,多以飲酒作詩自娛自樂。娶劉氏,性情溫和,勤紡紗織布,賢慧很會幫助丈夫管理家業,名傳鄉里。
大香公只有一個兒子,叫岳偉南,班名高明公,考上了府庠生,人長得很英俊,那時他家已經比較富裕了,但他從不以自家福裕而驕傲,喜歡結交朋友,總是以誠交友,為人正直不阿。經常外出時,總會多帶些余錢放身上,以防不時之需,鄰里一有什么難事,他總盡力周濟,幫助??滴醵迥陼r,朝庭舉行招賢問計大典,府臺請其出任鄉飲大賓之職(今接待辦主任市級)。娶黃氏為妻,黃氏治家很有一套,對家樸和丫環有方,教她們勤耕種,紡紗織布等。成為遠近聞名的富甲一方的大戶。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岳光遠考上秀才,第二的兒子叫岳于讓,班名岳光達,考中了進士,9個孫子,9個都考上了秀才以上的學位。岳偉南80歲才過世,他妻子黃氏90歲沒生病而仙逝的。當時被傳“五福二老”。
走訪中經常聽到老一輩傳說,當時大香公那個院子是非興旺,金瓜子用竹斗裝,他們砌的一太和橋現在還在,后改名“岳家橋”,《寶慶府志》都有記載;離邵陽城十余公里,其每騎馬進城,到城里就把馬放了,馬自己跑回家從用走別人家的地頭。
高明公的大兒子名叫岳覲章,班輩名叫光遠公,努力學習,考中郡庠生,凡事能以實際行動為責,寫得一手好文章,能把身邊事隨時嵌入詩句文章,字也寫得很好,經常題寫庭幃,無論家人朋友都對他很尊敬。外面的婚、喪喜事總少不了他。他生有4個兒子,教子有方,均考取了宮、庠學位。
高明公第二的兒子叫岳于上,號渾山,班輩名叫光達公,聰明好學,由市一級考試獲全市第一名獲“府庠廩生膺,康熙丙寅考中進士,戊辰年入朝殿試獲高等選教授,回家換衣服準備上任了,忽然得疾病,幾個月都沒好,要死時他無所顧慮,只哭著對他夫人葉氏說,要她培育好五個兒子,葉氏治家有方,謹尊岳于上的遺屬,孝順公公、婆婆經常一樣。對五個兒子嚴格教育,因而五子中岳啟堯、岳啟嵩、岳啟崑、岳啟侖都考中了府庠生員,岳啟嵩考國學生,岳啟侖考中國子監太學生。只有最小的岳啟泰雖沒有考上學位,但學識也不錯,能詩善文,行為端正,重義氣。在當地很有名氣,這與葉氏孺人賢慧端莊,悉心教導很有關系。
光遠公的大兒子岳山長,班輩名叫啟衡公,幼年時讀書很聰明,能即席作文,詞句驚人。第一次去考試就考中郡學,其同學都稱他為小大文豪,又勤儉節約,很得其祖母黃氏孺人的喜愛。更主要是他好善樂施,很尊重周禮,救苦救難,大家都稱贊他很有其祖父與父親的風格。
光達公第二的兒子叫岳五尊,班輩名啟嵩公,也很聰明靈敏,多才善辯,落落大方,常跟別人排憂解難,調解糾紛,幫寫狀子助打官司,無不受到大家尊敬??贾袊鴮W生,例入太學。地方官員常喜歡與他打交道,他對一些不政的官常閉門不見,遇事憑公,不欺不怕,遇到不平的事時筆鋒銳利,能呈清利弊,暢所欲言,絕不會袖手旁觀,不怕得罪人。
光達公第三的兒子叫岳玉崗,班輩名叫啟泰公,是個性格豪放,不拘小節的人,一做起文章來,有長蛇生馬之勢,考中秀才(邑庠生),讀書努力刻苦,每次考試成績不差于一起讀書的同學,可趕考時卻考了多次,都未考中。后在家守田園自娛自樂。他為人剛直不阿,性格豪爽不怕,鄰居中如有行為不端正的人,他會當面罵他,要其改正。因而大家都很敬佩他。
光達公第四的兒子叫岳天柱,班輩名叫啟侖公,幼年讀書,一般小的考試他不喜歡,因身體也不大好輟學一段時間,后去復考又考入到太學生,在秋試入京趕考的路上,為人侃直,大家都很佩服他。后入國子監太學生。晚年時喜歡過安靜生活,在住房四周種植花卉,以作消遣。68歲時,還英氣勃發,走路跟年青人一樣。臨死時,還要到書房周圍去看看,看后突然離世了。
光達公第五的兒子叫岳東瞻,班輩名叫啟泰公,又號岳魯山,四歲時他父親光達公就去逝了,其母親葉氏孺人和他哥哥們督促他讀書比較嚴格,他也很聰敏,不管天氣冷還熱,奮發努力,以至后來白眉之年。近30
歲時,患孝喘病,呼吸困難,每日難得安寧,因而廢書未讀完了。但他為人行為莊重,嚴肅鄰里中無不對他很敬重,對母親也很孝順,眾兄弟相處得很和睦,眾侄輩不分貧富都一至對待。岳氏家族中的公事或遇上春秋祀事,他總是親身去做好,盡心盡力,從不以自己有病為由推托,家族中年長族老經常贊揚他。啟泰公元配姜氏,生一個兒祖龍公,祖龍公出生不到一個月,姜氏就去逝了。啟泰公后繼娶黃氏為妻,黃氏性格慈善賢惠,撫養祖龍公成家立業,盡心盡力,勝過親生。黃氏后又生三個兒子;分別是祖舉公、祖麟公、祖驥公。祖驥比較善良,與其兄弟友愛甚佳,一家和睦,均以讀書為重,有文章留名后世。后祖龍公夫婦相繼去逝了,留下一個兩歲的孤兒,每日哭啼,祖驥公收為撫養,多方保護,在當時傳為美談,為繼室之難得也。
伯寶公長子大秀公之長子正卿公的繼配唐氏之子光大公長子岳惠吉,號樂庵,班輩名啟遴公,秉性剛直,處事和平。兩個弟弟年小不懂事,家里由他管錢財,復出收支均無私心。其勤奮好學,考上郡庠生。他們去武昌趕赴鄉試去過五次沒有考中,其間遇見一個叫“岳九錫”的本姓流落該地沒有錢了,啟遴公給了他錢帶回家。啟遴公兩個侄兒,祖鵬公考中武庠生(即武秀才),應招澧州,啟遴公不怕路遠送他前往,他對待侄兒勝過親生兒子。特別是有上進心的侄兒,他特別喜愛。其五十歲生日時,族里特制匾額稱贊他,說其有慈行,宜享遐齡。67歲去逝了,配黃氏孺人,性孝慈居,治家勤儉,戊午年她丈夫去逝了,丈夫的妹妹又患病,黃氏孺人親自侍奉湯藥,雖然沒住在一起,但朝夕往返,不厭其煩。其次子祖(昌鳥)公同樣深受其二叔厚愛,與祖鵬一樣。祖鵬兩次去外省考試,啟遴公要自己的大兒子趕馬車去送,在湘中地方時他大兒子死了,啟遴公都沒有任何怨言。啟遴公對待樸人和丫環,寬嚴得體,對鄰居常周濟貧困,勤紡織工針線等,年老時夜晚深夜還看書寫字,象閨女一樣,為當時所悍見。
正卿公長子光舜公之長子岳帝克,班輩名啟峻公,啟嶧公之長兄,個性溫和聰敏,喜歡讀書,考中郡庠生,為人侃直無私心,有才識膽略,常跟人排憂解難,調處糾紛,是非曲直唯理是從,不講私情不怕事。凡族中和兩庠公事,他都出錢出力,只要身上有他都盡力捐助。大家無不敬重他。`22歲時,他父親光舜公背上生骨毀過逝,啟遴公立事,孝順服侍其霜母和祖母50余年。對三位弟弟關愛有佳,又當哥哥又當老師,教他們讀書,其四弟啟超公還考上了秀才(邑庠生),是啟峻公教得好。元配姜氏,生兩個兒子,又娶涂氏,性慈賢慧,對姜氏所生兒視同親生,涂氏生有一個兒,祖堯公,前兩兒均以娶妻成家后,由涂氏兼管家政,收支無私,克成夫志,購置田產留與后人,其賢惠淑德為后人所贊頌。
伯寶公次子大香公長子光遠公之長子岳鎮湘,又號雨嶺,班輩名祖錫公,幼年讀書能文,因屢試不中,輟學改行。跟別人做事,為人心胸寬闊,雖然祖業很大,他不以為然,捐與族間,聊表心意。他很喜歡教育和培養人材。中年時,精習醫理,凡本地文武官員,無不與他結交,雖然居住在鄉下,人生中雖遂近晚年,但對深夜前來救治的貧苦農民,他不顧勞累上門去救治,對困難的還不收醫藥費,他一片善心在遠近被傳為美談。
伯寶公支大香公子高明公次子光達公五子啟泰公之長子岳儀來,號石峰,班輩名叫祖舉公。記性不錯,喜歡寫作文,文思敏捷,而且語句很有氣魄,淋漓酣暢,多次考試都名列前矛。因為他父親晚年患有多種疾病,家事需要祖舉公管理,還親自侍奉湯藥,從未離開過。管理家政精心經營,整日非常繁忙,因而無心讀書,大家都感到可惜了,他說是這樣的環境沒辦法。其為人侃直不阿,有才識,遇事輕易化解。宗族中的公事較多參與,經常受到大家贊揚,很想修編族譜,因獨力難以成功。乙酉年與本家一個解元相約,他從北京趕回來,得到了他的幫助,第二年這個解元卻逝于北京了。祖舉公繼續尋找幫手,后雖未成功,而其尊宗敬祖的念想,很受大家贊頌。祖舉公婚配何氏,其治家本領很有名氣,對公公、婆婆也很孝順,沒人說閑話。生育有三個兒子,都以讀書為業,農事很少插手,何氏怕他們荒廢了田產,恐損先輩聲譽,如是要兒子們各分一些田,邊耕邊讀,可見他們夫婦的深謀遠慮。
伯寶公長子大秀公之長子正卿公三子光大公的長子啟遴公次子岳繼周,號石門,班輩名祖(昌鳥)
公,幼時過繼給其二叔啟選公,大家都知道他是過繼給他二叔為嗣的,但大家都贊揚其性格很好,很得其二叔喜歡,他也對他二叔勝過親生父母,他二嬸母孫孺人是個主內的好手,凡家事主持得都很公正。祖舉公聰明好學,能寫好文章。后因家事繁重,只援例入太學,趕過一次秋試,成績優于同學,令他生父母等親友都非常高興。后他還是把全部心思用在治理家政上,治理家政深謀遠慮,收支純均,計劃支出很是得體。請名師教子女讀書,從不小氣,宗族間有事要做了,他從不推委。乾隆丁丑年時,府、縣兩學以其母事跡寫文上呈府、縣,得到其匾額表彰。光耀門庭,實祖(昌鳥)公之功也??梢娖湫㈨樃腥?,也是其母教育得好的結晶。兩個兒子雖未考中什么功名,后也是附近一帶有點名氣的人物,其孫輩都是讀書人,繼承其祖父的志向,將也不錯的。
伯寶公次子大香公子高明公之長子光遠公第二子啟廣公的妻子陳孺人,性格嚴肅,喜怒不露于臉上,對公公、婆婆非常孝順,幫助丈夫操持家務是把好手,得到府縣贊揚。32歲時,其丈夫就過逝了,留下遺孤祖述公,其艱難未嫁把其撫養長大,恩威并施,教育兒子時,想其夫不覺淚下,兒問而勉其不辱父志,刻苦學習。其子也很爭氣,努力學習,后雖未考中進士,后也援例入國子監。后因其家事須人代理,在家理財。但其入國子監卻以很不容易了,附近的讀書人把其事跡寫好上呈朝庭,朝庭下旨建坊表彰其貞。陳孺人90歲才過逝。
伯寶公長子大秀公長子正卿公三子光大公第二的兒子啟選公的妻子孫孺人,是個讀過私塾的人,稟性堅貞,夫妻很恩愛,其丈夫身體不太好,不能自理。其夫家姐、妹看到過意不去,勸其改嫁,孫孺人沒聽從,一直侍奉其到老,恩愛不減,經常在家不外出,嚴肅從儉生活。后其夫之兄把自己第二的兒子祖(昌鳥)公過繼給其為嗣,孫孺人對其勝過親生兒子悉心培養,后援例入國子監太學生,后為名士。乾隆丁丑年,府、縣兩學師把孫孺人的事跡寫好轉報朝庭,府臺題“太璞完真”陳知縣題“玉節無雙”兩塊匾送到岳府,建坊表彰。邵陽當時著名的車德彰先生親筆題聯贊;異節奇貞婦,兼子職制行爰高,百輩渾金璞;
玉母全父道,芳規炤耀出才俊,千秋揚美名。
后續修《寶慶府志》時將其事跡記載入內了。
伯寶公長子大秀公長子正卿公三子光大公第三的兒子啟選公的妻子宋孺人,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規舉極少言笑,十八歲時嫁入岳家與啟道公結為夫妻,才十九歲啟道公就過世了,遺腹六個月的祖鵬公還沒出生,宋孺人從此沒有再嫁,孤苦零丁的把祖鵬公扶養成人,她公公光大公請來名師督教祖鵬公,宋孺人雖然不能經常陪伴在身邊,但經常言語教育督導。祖舉公才十歲左右,光大公即去逝了,后祖鵬公考中了郡庠生,自十歲后課讀全是宋孺人督教之功。宋孺人奉孝二十余年,克盡婦職,大家都贊頌其節孝也。乾隆己卯歲奉旨旌表貞節牌坊,其事跡載入了《寶慶府志》千秋頌揚。壽87歲而終。
伯寶公支大香公子高明公次子光達公長子啟遴公之三子岳凌云,字井藍,班輩名叫祖翔公,性格豪放不羈,兩次趕考都未中,即援例入國子監學籍,他處世正派,不茍同流,一般素質不怎么高的人很難得跟其單獨講話,臨終時終他子女的遺言是治喪不要鋪張浪廢,一件事必須要記得,他之所以不喜跟沒素質者單獨言談,是想激勵其讓子女多讀書。因而你們無論如何都要設法讓后人多讀書,方能成為有用之人。因而其孫輩不少,他不論嚴寒酷暑都極力督促其讀書,其長子蘅博書讀得很好,每次考試都名例前矛。后在岳氏宗祠創辦私塾學校,勸導岳氏子孫勤奮學習,后有較多宗親子弟又成為了有用之人。該學校還辦得不錯,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文化宗親主動參與幫忙了,正當大器方成,卻不幸仙逝了。次子曜醢聽父安排在家佐理家政。三子方泮,書讀得很好,考中府學,后授朝庭之封,以報極父督教之愿。其孫輩后人讀書者更多,真可謂是詩書傳家。
伯寶公長子大秀公之長子正卿公的長子光舜公第二的兒啟嶧公之第三子祖榮公第五的兒子岳惟五,班輩名叫“宗信公”,生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庚戍五月十七日辰時,歿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十月初六日亥時。生平剛直,遇事從不推委,為人處世真誠相待,居家則節儉是崇,教育子孫也頗有一些義道與方法。因外事紛擾,要長男經管族中錢糧,大公無私,賬目分明。要其次子萬騏公管理田莊,第三的兒子萬智公讀書能寫一手好文章,另外經常練騎馬射箭,后考上武庠生(即武秀才)。宗信公仙逝時才60歲,去逝時立遺囑告誡后人,要以耕讀為世守德。宗信公之妻傅氏,生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二月初四日巳時,歿于嘉慶五年(1800年)正月十六日亥時,個性很溫和,很勤快針線活等女人干的家務等做得很不錯。幫其舅姑至家立業很有方法,謹尊丈夫的志向,經常教育兒孫們要以耕讀為本,因而后家業越來越興旺了。68
歲仙逝。后其長子萬卷公的第三的兒子岳鎮楚以文章考入府學,后其兒孫們很多考府、縣學堂。
宗信公長子萬卷公(字玉書)夫婦合墓誌譯文;萬卷公,又號一嵩,字玉書,當過壽南府正五品知府(今市委書記),誥贈奉政大夫(省政協副主席)。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十一月二十一日辰時,歿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九日丑時享壽75歲。當時居住地為邵東富一都岳家橋,萬卷公時后遷到楊家村。萬卷公的妻子余太宜人,誥贈正五品宜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年五月二十八日酉時,歿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二月初三日,享壽83歲。其淑德慈行事跡載入到《府誌》里了,教育子女也是一把好手。生有六個兒子,分別是長子世鳳公,字丹山配謝氏生有四個兒子,次子世凰公,字鳴岐,配宋氏,生三個兒子。三子世棟公,學位是邑增生,學名鎮楚,配韓氏,生兩個崽一個女。四子世柏公,字長青,配葛、曾、彭、楊四妻,兩個崽都是葛氏所生的。五子世瑞公,太學生,冊名岳毓秀,四個崽三個女。六子世端公,字履元,太學生,誥封正五品奉政大夫,原配盧氏宜人生一個女,繼配韓氏生五個崽五個女。萬卷公有二十一個孫子,曾孫五十五個,曾孫女四十四個,元孫一百多個,元孫女九十多個,萬卷公夫婦合葬是山之右,后又遷楊家村住屋之下,都沒啥好風水寶地,后時任廣西候補巡檢的榮倬公一年夏天請了一個姓鄒的比較有名氣的風水師傅,他指出“是山”有龍來渾赴穴,結蘆鞭龍虎,砂秀大小水會,而且江涌雙洲,案橫一字,后靠祖山寬闊,前面視野寬闊。榮倬公聽鄒風水師這一說,不覺狂喜。隨之與大家商量,都一致贊成改遷葬,給足鄒師銀兩,要其看好該地。于甲戍歲改葬。
萬卷公六子世端公墓誌,世端公書名叫岳履元,又號岳坦齋,我岳氏先輩積德,遠有條序,自江西九江遷到邵陽為民,始遷祖岳汝通公,澤極后世子孫,繁衍府君,倡建專祠,以祀者支祖高公也,詳《寶慶府誌》,府君與本房為墓祠以永傳也。誥贈奉政大夫。其父萬卷公配余太宜人,生男六個,其父、母均享高壽。世端公配盧太宜人,生一個女,繼配韓太宜人,生五男五女,十四個孫子,孫女九個,曾孫三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九月十三日寅時,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九月初八日戍時歿壽七十九歲葬唐子凹新塋卯山酉向壕內有墓誌(雞籠山右邊塘子山乙向,山青水秀卯山酉,世端公之佳城也,楊孝廉亦廬所贈壽言,與其堂兄弟榮紳公采寫其事跡經歷,世端公之功績大家都稱贊其為“和靜老人”,知其由江西遷來,順氣通暢。晚年時杖履游晚年,之所以身康體健者,知世端公勤于鍛煉,得其經驗書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