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歐教育體系_瑞吉歐教育體系中教師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者加德納教授曾說:“任何一種教育都源自某個獨特的發展起點、文化背景和傳統背景?!比鸺獨W教育也不例外。
瑞吉歐教育始建于20世紀40年代中期,當時的意大利人民飽受二戰之苦,改變社會現狀和生存環境成為了他們的迫切期望。而那時,瑞吉歐地區沒有適合兒童的學校。于是,為了讓兒童擁有健康、良好的教育開端,洛利斯·馬拉古茲帶領當地的工人、農民、教師,共同努力創建了第一所瑞吉兒學?!S拉·舍拉幼兒學校,并開始積極探索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方法。
洛利斯·馬拉古茲
Loris Malaguzzi
瑞吉兒教育創始人
瑞吉歐教育者認為,兒童是處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他們擁有多種待開發的潛能,要承認每個兒童的差異性,尊重兒童擁有的各項基本權利。兒童有適合自己的獨特的行為方式和思維邏輯,成年人不應該參照成人世界的評價標準要求兒童。同時,成年人也要能夠給予兒童一些幫助,讓他們成長和成熟起來。[1]
#1 理論支持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積極探索
瑞吉歐教育的成功不是偶然,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探索。
在結合了意大利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前提下,瑞吉歐教育對杜威、皮亞杰、維果茨基等人的教育思想進行取舍,并成功運用到幼兒教育的實踐中。
杜威幼兒教育理論
杜威指出:兒童的發展是依靠遺傳的本能與沖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與身邊環境的互動,慢慢積累各種經驗和逐漸完善認知建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兒童,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并提出了一條重要原則:行動是觀念的核心和主導,即“做中學”。重視兒童直接經驗的獲得。教育的目的是兒童生活本身。杜威把學習看成是認知持續建構、轉變、重構的過程,教學有主動性和建設性,要通過師幼互動進行。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
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現代教育學的創始人之一
而在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而不是某些價值觀念的灌輸者,更不是向兒童施加權威的領導者。
基于杜威的觀點,瑞吉歐教育認為:學習是一種基于社會、需要學習主體持續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學形式需要成人參與,形成兒童與成人合作的模式。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清晰地認識到:兒童學到的知識與獲得的能力來源于自身實踐以及其所接受的教育,不能片面理解二者的關系,強調其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從兒童的實際情況出發,尊重他們的個人特點與發展需要,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給予兒童充足的空間。
維果茨基幼兒心理學理論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幼兒心理學理論對瑞吉歐教育的影響重大。
他十分強調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程度與社會交互程度正相關,社會交互作用體現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參與者一同構建認知結構、完善理解上,因此,成年人應該在兒童學習過程中發揮積極主動作用。
維果茨基
Lev Vygotsky
前蘇聯建國時期的卓越的心理學家
被譽為"心理學中的莫扎特"
同時,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理論”也深刻影響著瑞吉歐教育。他強調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的促進作用,認為人的心理發展是在人的社會活動中形成和增強的。
在教學和發展的關系上,他提出了“近側發展區間”理論,對實際教學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該理論指出:交往雙方彼此互為主客體,知識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和各種交往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兒童與他人的交往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是與成人的交往,其二是與同齡人進行的交往。
讓·皮亞杰
Jean Piaget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
在這一理論思想影響下,瑞吉歐教育者重視互動并尊重不同觀點之間的差異。他們認為這些差異能夠促進兒童認知沖突的產生,有助于兒童發展更高級的認知模式,為兒童的社會認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這些著名理論的支持下,瑞吉歐教育方法的創始人洛利斯·馬拉古茲進一步將社會建構主義融入到教育工作中,認為知識是一種關系體的建構,兒童只有在廣泛的關系體系中,經過自我解釋、反思和練習,才能對他們在某次特定經歷中獲得的經驗進行組織。并提出“兒童是自身認知的積極建構者”,而這一觀點也構成了瑞吉歐教育的哲學基礎和實踐基礎。[2]
#2 主要理念
——在多方合作中尋找兒童教育的平衡點
在經年累月的積累與實踐過程中,瑞吉歐教育方法不斷發展、突破,形成了較為立體的理念體系?!昂献鳌崩砟顫B透在瑞吉歐教育的各個方面,幼兒教育不是指兒童自身在學校接受教育,兒童家庭、政府和社會都應該通力合作,幫助兒童獲得全面發展。
其主要理念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兒童觀
1、兒童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應該享有與成人一樣的個體的權利
2、兒童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
3、兒童具有無限的潛能
4、兒童是堅強的
5、兒童天生是藝術家,他們能夠運用各種各樣的象征語言和媒介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
簡而言之,兒童觀認為兒童擁有自主性、獨創性、可塑性。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他們可以通過文字、繪畫、動作、音樂、戲劇、圖像、雕塑等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不被過多的限制,他們可以呈現豐富多彩的表達。
成人觀
兒童、教師、家長是瑞吉歐教育的三大中心主體。
教師是兒童成長過程的觀察者,要系統研究兒童的學習和知識建構、認真觀察并進行兒童成長記錄,還要與家長、社區保持充分的交流。[2]
父母是教育項目的基本組成部分,父母有權參與學校的各個方面,并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
教師觀
1、 教師是觀察者、傾聽者和記錄者
在瑞吉歐課程中,沒有固定的教材,沒有提前編制好的課程,絕大部分課程內容來自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兒童,發現課程的“主題”。
2、 教師是活動的伙伴、參與者和指導者
在瑞吉歐校園,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指導孩子們使用合適的材料和工具。
3、 教師是課程的主要研究者
教育活動和研究活動要相互滲透,瑞吉歐教育工作者認為:“一切與兒童有關的事情只能從兒童那里學習?!比鸺獨W教師不僅把自己視為研究者,而且把孩子們也視為研究者,同孩子們一起發現問題并開展學習。[3]
4、 教師是學校環境的設計者
瑞吉歐校園中的建筑空間組合和材料選取都經由教師們的精心考量,以期通過環境傳遞教育理念。每一所學校都是根據幼兒、家長的需求,再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造而成的。
教學觀
瑞吉歐的教學觀主要表現為推行“方案教學方法”。
方案是一個或一群孩子針對某個主題所做的深入研究。課程既是明確的,又是不明確的,既是有結構、有組織的,又是開放的,課程更多的是基于靈活的策劃,而不是死板的計劃。[4]
方案教學要求教師以合乎人性的方式,鼓勵孩子去和環境中的人、事、物產生有意義的互動,并強調孩子要主動參與教師的研究方案。
其特點有:
1、 彈性計劃:教師根據幼兒興趣與實際需要,實行彈性課程
2、 小組活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 互動教學:互動主體包括家長、教師、同伴,互動主要存在于:發展與學習之間、環境和兒童之間、不同符號的語言之間、思想和行為之間、不同個體之間
4、 記錄支撐:形式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還包括孩子們的作品
環境觀
洛利斯·馬拉古茲曾說:“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就是創造一個讓兒童、家長以及老師都感到舒適滿意的環境?!?/p>
瑞吉歐教育理念特別重視環境的教育作用。認為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典型的瑞吉兒園包括幾點空間安排,分別是:廣場、藝術/工作坊、教室、餐廳和廚房、戶外空間。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其中,藝術坊是探索和實驗區域,為孩子們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和材料,在這里,孩子們可以用各種語言來表達內心所感。瑞吉歐教室設有小型工作室,以便幼兒的創造及小組討論的開展。[5]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合作觀
1、 社區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
2、 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
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成立家長委員會、向新生家庭介紹學校、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親子作業、為家長發放學校的簡報、在學校建立家長園地
3、 幼兒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4、 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合作
5、 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總體而言,瑞吉歐教育否定完全以兒童為中心的盲目兒童觀,也否定放棄教師/成人引導作用的放任式教育,它是一個以“團體”和“關系”為中心的教育體系,致力于創設一種兒童與成人一起工作、學習、交流、互動的教育環境。[6]
#3 對比蒙臺梭利教育法
——一脈相承卻又各有千秋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
1、 教育目的:都強調兒童潛能開發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兒童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維,引導兒童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
2、 兒童觀:幼兒期是教育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兒童一生有深遠的影響
3、 教育觀:教育要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重視互動式教學,激發兒童的主動性
其次,在課程與教學實踐上,二者各有側重:
蒙臺梭利教育方法有數學教育、科學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教育、語言教育、感官教育等教學內容版塊,強調“工作”(即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要求教師制定兒童在學習活動中對教具和材料的使用規則,以期盡可能地發展和完善兒童的獨立性和自律能力。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瑞吉歐教育方法的特色在于通過方案教學“生成課程”,他們認為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課程來源,沒有固定的教材和活動教案,課程來源多元化,課程內容更為豐富,強調圍繞主題進行探究;沒有特定的規則,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允許兒童積極表達、爭論甚至發生思想沖突。[7]
第三,對于教師的角色:
蒙臺梭利教育方法將教師視為觀察者、指導者、環境的保護者與管理者、學校與家庭和社區的溝通者。
瑞吉歐教育方法中的教師角色在此基礎上,更為多樣化,還體現出教師作為伙伴和學習者的特點。作為學習者的教師會更加沉浸在研究與學習的氛圍中,從而拉近自己與兒童之間的距離,成為他們的成長伙伴。[8]
第四,在教學環境方面:
“有準備的環境”是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典型的蒙臺梭利學校包括教師、室外花園、操場、圖書館、起居室、貯藏室。強調環境的規律性、秩序性,能夠引導兒童形成一定的行為規范。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瑞吉歐教育法將環境稱為“第三位老師”,典型的瑞吉歐學校包括入口、長廊、教室、藝術/工作坊、教室中的小型工作室、圖書館、檔案館、起居室、室外花園、貯藏室。[10] 強調環境的開放性和材料的相對自由使用。[9]
總體而言,瑞吉歐與蒙臺梭利教育方法在教育理念上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但也各具特色,尤其表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上。
#4 成功實踐
——享譽全球,落地中國
瑞吉歐教育經過幾十余年的不斷發展,在眾多的教育體系中脫穎而出,享譽世界。
新加坡伊頓國際雙語幼兒園結合國際文憑組織和北歐瑞吉歐教育體系,開創探索、思考、學習的IB探索課程,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在這里,孩子們的好奇心和疑問都能夠因他們的參與而得到答案。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了多樣的材料,讓他們在精心設計的環境中學習,并取得全面發展。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伊頓深知環境對塑造一個快樂、自信、聰慧的孩子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伊頓非常注重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溫馨、家庭式的環境。
瑞吉歐典型空間設置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在這里,教師認識每一個學生,并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注,鼓勵他們進步。孩子們每周都會進行戶外探索,從而將在校內的所學、所思、所想與自我觀察和體驗相結合,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圖源: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官網
#5 小結
目前,全球有5000多所瑞吉歐或使用瑞吉歐理念的學校。
瑞吉歐教育體系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各要素之間密不可分。
那么,在學習和引進瑞吉歐課程或理念的過程中,如何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找到適合本土文化與實際情況的課程開發模式,或將成為幼兒教育領域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的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屠美如.向瑞吉歐學什么:《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陳時見,何茜.幼兒園課程的國際比較[M].重慶:西 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何媛,張麗莉. 意大利瑞吉歐課程模式[J]. 學前教 育研究,2003,(2):64.
[4] 廖唐蘭,成云.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對當代幼兒園課程的設計的啟示——《有吸收力的心靈》[J].樂山師范學院 學報,2014,(5):128-132.
[5] 徐慧.瑞吉歐方案教學的考察和借鑒[D].上海:華 東師范大學,2002
[6]王春華.瑞吉教L$式15_-評-.[J].北京.比較教育研究.2001.i0;
[7][意]蒙臺梭利著,霍力巖譯.蒙臺梭利科學教育法.[Ⅵ].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3.01:
[8] 岡尼拉·達爾伯格, 等.超越早期 教育保育質量.朱家雄等譯校.上海:華東 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9]朱家雄.瑞吉歐能給我國的幼兒教 育改革帶來什么啟示.幼兒教育,2001,(6).
[10] Edwards,C.,Gandini,L.& Forman, G.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