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職教風采 > 正文

    行知教育_揚州行知教育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縣人,教育家、思想家,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時間節點,我想談一談“行知精神”。什么是行知精神?我將之概括為6個方面——

    第一,陶行知的博愛精神。這首先體現在陶行知的愛國精神上。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他認為“凡是腳站中國土地,嘴吃中國五谷,身穿中國衣服的,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應當愛中國”,愛國必須愛民,由此他以“愛滿天下”的精神,愛學生,愛平民,愛工人,愛中華民族中最多數最不幸之農人。

    從愛國愛民出發,陶行知愛教育,決心一輩子獻身教育,立志要用教育來救國救民,他更愛救國救民于水火的中國,由此他成為一個“無保留地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第二,樂于奉獻的偉大情操。陶行知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終身,為了中國的教育事業,他是“為了苦孩,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愿為農民“燒心香”。為了辦鄉村教育,他搬離了洋樓,一家老小住到了曉莊的草房里,他甚至一度住在牛棚里;為了辦育才學校,他學習武訓乞討辦學,放下身段到處化緣。他辦教育,不是簡單地“儀型他國”、照搬西方,而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為農村、為窮人、為大眾辦教育,苦心探索,矢志追求。他身教重于言教,求真務實,身體力行,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真正實現了他“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抱負。

    陶行知甘愿為抗日救國事業獻身。國難當頭,他挺身而出,呼吁團結抗日,他與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等人,聯合發表了《團結御侮的幾個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得到了毛澤東的親筆回復。他還不顧旅途勞頓,出訪歐美28個國家和地區,宣傳抗日救國思想,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罪惡,爭取國際援助,力爭僑胞支持。特別是在美國期間,他代擬起草的《杜威宣言》,獲得了杜威、羅素、羅曼·羅蘭、甘地、愛因斯坦等多位世界名人的聯名簽署,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他獻身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一貫同情、支持、保護和營救人,曉莊時期他就同情、支持人的活動。在曉莊師范學校里,他的學生當中有不少人是中國黨員,他還多次籌措款項將被捕的學生救出牢房。

    第三,熾烈真誠的教育激情。陶行知有別于同時代的不少教育家、教育工作者的一點是,他始終保持著熾熱的激情,且從不懈怠,即便是遭受到各種各樣打擊的情況下,他依舊保持著這一激情。他主動走在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線,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他就率領南京高師學生走上街頭;1930年他支持曉莊學子反日游行,這也直接導致了曉莊師范被查封。此后,他還赴歐美、東南亞等多地演講,為國內抗日募集資金。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全心全意跟著中國走,仔細研讀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三次前往馬克思墓拜謁,與高層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徐特立等人往來密切,還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戰士,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陶行知始終自覺主動改造人生觀、世界觀。開始的時候,陶行知奉行教育救國理念,但隨著國內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在他的一批學生的影響下,他開始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閱讀馬克思主義的相關著作,參加馬克思的紀念活動,將自己的名字“知行”改為“行知”,體現出了他強烈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在理路。

    第四,不屈不撓的剛毅品質。陶行知的一生,可謂是幾次創業,幾次失敗,屢敗屢戰,從不妥協。

    陶行知自赴美留學起,就立下了教育救國的決心,他自始至終堅持辦教育,為實現這一目標,他辦各級教育,包括鄉村教育、師范教育、英才教育、幼兒教育、社會教育、成人教育等,只要他決心辦一所學校,一定會堅持下去,無論是怎樣的困難環境。陶行知回國的時候,到南京高師任教,當時有很高的報酬,后來又兼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秘書,收入就更高,但是他把這一切都拋棄了。他脫下了西裝,下鄉辦鄉村師范學校,赤腳穿草鞋,與師生同吃同住同勞動,做一個“挑糞校長”。

    他的同學當中,有后來成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的孫科,也有后來做教育部長的蔣夢麟,還有他的老鄉胡適,做過北大的校長、赴美公使。事實上,他有許多機會走上仕途,但是都放棄了。

    第五,求真務實的作風。陶行知一生強調以求真為宗旨,“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在世界觀的改造上,他從接受王陽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觀”轉變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觀”,這是他在哲學思想上求真的結果。

    在教育思想上,他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做中學”翻半個筋斗,發展、改造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這是他“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求真的結晶。

    而創辦曉莊師范、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社會大學等學校,則是他教育實踐上求真的實際行動。

    在作風上他也求真,講民主,待人寬容,不苛求人,愛滿天下。他曾經寫詩,“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教人民進步者,拜人民為老師”。

    第六,開拓求新的創造精神。陶行知強調創造,提倡“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上世紀30年代,他寫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叫作《創造宣言》,他提出要大力推行創造教育,可以說他是中國最早提出創造教育的教育家之一。

    他本人一生的實踐也是不斷開拓、創造的過程,陶行知重視創造,時時處處開拓創造,不管是他的教育學說,還是他的教育方法等,都具有獨特的陶行知味道。他的創造,不僅為中國的教育開辟了道路,更重要的是為提高中國勞苦大眾的科學文化水平,為提高中華民族的覺悟和素質,為中國的革命作出了貢獻。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原常務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陶行知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教師報》2021年10月20日第13版

    作者:周洪宇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prospectspotlight.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欧美片在线观看|farre性欧美护士tv|国产精品资源在线|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