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學生創業 > 正文

    教育是(教育是慢的藝術讀書筆記)

    如何讓“育人目標”變成“生動實踐”?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教授、武漢市園博園學校校長涂玉霞是一位從小學到高校又從高校走進中小學的校長,她從教育本質出發,提出了“賦能教育”育人目標:成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他人。通過“創新機制、豐富課程、搭建平臺”實現“三變”,使學校成為教師、學生、家長發展的共同體。

    ————————————————

    2023年8月30日,我成為武漢市東西湖區教育系統的一員,與園博園學校2000多名師生共同學習和成長。我曾在一所8000多人的教育集團當過6年校長,2021年8月到高校任教。從小學到高校,又從高校走進中小學,這種職業上的大跨度遷移讓我對教育有了多維的理解和認識。

    園博園學校成立于2016年9月,是伴隨武漢園博園而興建的一所高起點九年一貫制學校。園博園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工程,它蘊含著“兼容并包、開拓創新”的精神。園博園學校如何與園博園的精神內核保持一致,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成為一所標桿式高品質學校?這是我和伙伴們考慮最多的問題。

    我們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兩次頭腦風暴,對學校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學生中舉行“未來三年,園博園學校是這樣的”征文活動,以“客戶思維”商定未來三年發展規劃。經過師生集思廣益,我們提出了“賦能教育”主張,確定“成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他人”為育人目標。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在我們看來就是賦能,賦予自己和他人能力,呈現生命的美好姿態,實現生命的雙向奔赴。我們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擔當”的有志少年、成就“勤于實踐、善于溝通、樂于學習”的智慧教師、激活“懂行人、陪伴者、同盟軍”的開明家長為己任,創辦一所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情懷、武漢特質”的高品質學校。

    創新機制,變“被動”為“主動”,成就智慧教師

    園博園學校有一支以90后為主力軍的教師隊伍,大部分教師有激情、有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三族”教師:迷茫族,認為教師職業辛苦單調,與理想相距太大,認同感低;無力族,面對困難,選擇逃避,專業發展停滯不前,成就感低;觀望族,不熱衷學校公益工作,有活動能靠邊就靠邊,融入感低。

    如何讓每位教師都能夠成為“教學英雄”?我們針對教師成長的“痛點、難點、焦點”問題,創新評價機制,搭建成長舞臺,將園博園學校變成教師專業成長和精神滋養的“大學”。

    我們改變傳統的甄別評價方式,重新制定了園博園學?!爸腔劢處煛钡?項評比細則。

    智慧教師評選凸顯“四重”:重師德,關愛學生、團結同事、愛護學校都有了明確要求;重常規,出臺“教學常規十條”,對備教批輔改有了剛性要求;重成長,智慧教師研究院和俱樂部活動,人人必須參加;重教學,教學質量要合格。

    以前,評模范教師受指標限制,只有少數人可以評上?,F在,這些標準是底線,教師只要達標,均可評為智慧教師,少數未評上的人會產生成長壓力,想著辦法去改變自己,“鲇魚效應”自然就彰顯了出來。

    學生需要培優幫差,教師同樣如此。為了促進教師分層發展、整體提升,智慧教師研究院實施“三大工程”,變行政安排為按需推進,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一種“需求”。

    青藍工程為年輕教師引路。每周五上午第二節課為青藍工程時間,教學導師上示范課或者教學新秀上過關課,促進年輕教師成長最快化。為了吸引優秀的教師當教學導師,我們給導師三種“特權”:誠信備課權,備簡案,在書上批畫圈點即可,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幫助年輕教師;學習優先權,青藍工程的教師優先外出學習;成果共享權,潛能教師獲得的教學成果,導師也有相應的獎勵。

    風采工程為骨干教師助燃。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為風采教師,每學期主講研討課兩節或經驗分享一次(校內或校外),讓骨干教師成長最優化。每學期第一個月在學校大報告廳開展教學大比武活動,每周五展示8節課,請武漢市學科專家當評委,讓更多教師能夠在大舞臺上展示教學藝術,獲得成長機會。

    名師工程為教學精英搭臺。好的制度一定是能夠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我們為學科帶頭人成立工作室,讓名師資源輻射最大化。李偉華、夏麗娟、李建、顏芝蘭、張睿名師工作室,聚焦課堂教學改革,引領一大批優秀青年教師抱團成長;涂玉霞名師工作室有師范生、一線骨干教師600多位成員,致力于原汁數學教學研究,獲得了湖北省優秀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如何把新理念、新思想變成好方法,需要優化培訓方式,幫助教師打開眼界、提升境界、打破邊界。

    智慧教師大講堂:把全校教師例會變成精神滋養會,每次由兩位教師當“學習首席官”,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每周的教研活動,專設一個“高雅閱讀”分享會,交流讀書心得。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推介教師的教育敘事、讀書心得和教學論文。

    大中小一體化發展:打破大中小學壁壘,充分挖掘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的高校資源,推動“優質資源擴面”“育人質量提質”“辦學活力激發”“綜合素質提升”“綜合評價改革”五大發展目標逐步落實。學校積極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踐路徑,讓中小學教師走進高校,為師范生厚植教育情懷,讓高校專家到園博園學校進行思政輔導。

    此外,學校同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組建教聯體,除了常態的大教研活動外,還會安排“周一沉浸式跟崗”活動,讓兩校在這種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共生、資源共享、理念共長。

    我們還組建了智慧教師俱樂部,讓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俱樂部活動,發展特長。教師的特長就是學校最寶貴的資源,我們努力讓每位教師成為“π型教師”——至少擁有兩種專業技能并能將多門知識融會貫通的高級復合型人才,讓生命變得豐盈,讓教育變得豐富,為豐富的校本課程提供無限可能性。

    豐富課程,變“片面”為“全面”,培養有志少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如何突破現實的束縛,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我們努力建構給學生“有詩意、有遠方、有未來”的課程,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擔當”的有志少年。

    “1”是國家基礎課程。為了落實新課標,我們重構園博園學校教學范式,將“立德樹人”核心融入課堂教學中。比如,語文教學模式:入境,激活思維;入文,獨立思考;入理,多方思辨;入情,拓寬思路;入心,形成思想……

    “3”是全員性素養課程,有高雅閱讀、陽光運動、尚美藝術。9年時間泛讀200本中外名著,誦讀200首經典詩詞,精讀2000篇優質文章,為學生夯實精神底子。陽光運動,開齊開足體育課,另外上午有30分鐘大課間活動,中午有20分鐘伙伴游戲,下午有20分鐘“繩”彩飛揚時間。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在體音美方面各有一項特長,全校學生都會吹葫蘆絲、畫畫、唱歌。

    “N”是個性化拓潛課程。學校開發了42門校本課程,有舞蹈、葫蘆絲、陶笛、書法、合唱、古箏等,周二、周三下午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走班上課。同時,下午托管時間,每周有兩節課為特色托管課,做到一班一品。校本課程,實現人人有特長;一班一品,實現班班有特色,以課程的方式確保學生的“營養”到位。

    學校著眼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四色”元素創造適合學生的德育課程,讓教育具有個性化、選擇性和開放度。

    我愛祖國的紅色課程。除了節日課程外,我們開發了國旗班展示課程,國旗班全體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示班級風采,讓學生明白成為更好的自己就是愛國最實在的表現。在校9年時間,每個孩子在大舞臺上至少有5次展示機會。

    我愛自然的綠色課程。園博園與學校一路之隔,如何讓每個孩子成為小小植物家?一是將園博園作為學校長期合作實踐基地,成立“小導游團”,參與園博園游園活動;二是我們將園博園文化移植到學校,成立年級園博園,由每期“學習明星”更換綠植或盆景,貼上“代言卡”。學生9年至少認識100種植物。

    我愛他人的橙色課程?!拔⑿?、感謝、贊美”是每一位園博園學校孩子的3張名片。在學校的點贊宣傳欄,學生為老師點贊,樸實的語言折射的是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是精神家園的基石。學校積極引導孩子主動關心他人,通過“十元錢千分愛”活動,讓學生學會發出良善的聲音,伸出友愛的雙手。

    我愛自己的藍色課程。每年開學時,我們讓學生填寫“有志少年 幸福成長”承諾書,圍繞“讀好書、寫好字、練好藝、健好身、做好人”的“五好”要求,養成好習慣。

    好學校應該是閱讀的天堂,處處彰顯著善;應該是藝術的殿堂,處處流淌著美;應該是智慧的學堂,處處體現著真。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那個向上、向美、向善的自己,我們減少了墻面的“精裝飾”,而是通過書畫雅園、童畫世界、蔬菜代言人、好書推薦、好朋友圈等區域,展示學生各式各樣的原生態作品,讓學校變得有靈魂、有意思、有溫度。

    我愛我家:打造“美佳凈”教室,凝練有生命力的班級文化,使班級不斷“進化”。比如,教師徐君妍的“君子蘭班,用美麗的心做美好的事”,教師李文進的“講出大世界”,教師向季慧的“博雅文化,見證五好的力量”,教師張睿的“君子班,少年當自強”……

    展示成果: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裝扮校園。比如,學校操場圍墻邊一塊600平方米的“開心生態園”,種上了西紅柿、黃瓜、大白菜等。為了深入了解不同蔬菜的營養價值、生長期等,學生廣泛搜集資料,將繪畫、剪貼、書法融為一體,以鮮活的方式進行介紹。蔬菜園成了孩子們最喜歡來的地方……

    這一切都是在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他們擁有旺盛的生命力、持久的學習力和向上的價值力。

    搭建平臺,變“危機”為“機遇”,激活開明家長

    家校關系若緊張,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發展,也讓教師心力交瘁。學校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家校合作中要有彈性思維,轉危為機,凸顯“三共”特征:采取平等友善的溝通方式,與家長形成共識;秉持達成目標的處事原則,與家長一起共事;確定相互理解的信任基礎,與家長獲得共情。

    如何引領家長和教師一起成長,我們進行“開明家長”評選,確定了“五好”標準。

    做好榜樣。家長要注意個人修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以此影響孩子,塑造高尚品行。

    選好環境。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要有專門的書桌和書柜,每年給孩子購買不少于20本課外書。

    定好規劃。根據孩子的特點,有計劃地培養其良好習慣和興趣特長。挖掘優勢潛能,積淀成長自信。不要盲目與其他孩子攀比,要讓孩子跟自己比。每學期有計劃地帶孩子參與實踐活動或旅行不少于2次。

    用好方法。家庭成員在科學的教育理念之間保持一致。定期參加家長學校培訓活動。撰寫家長漂流日記,與教師、其他家長進行家教心得互動。

    建好橋梁。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理解并支持學校各項有益活動。每年參加一次學校家長開放日活動,帶領孩子參與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不少于2次。

    只要做到了“五好”,期末時孩子申請、教師認定,為家長頒發開明家長證書。這種認可既有教師對家長的認可,還有孩子對家長的認可,成為家長完善自我的動力。

    家長對學校的工作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我們成立了園博園家校聯盟,通過請家長品嘗學校早中餐、確定校服款式等,助力班級發展;學校舉行朗誦、聲樂、武術操等活動時,請家長當評委……我們還把每周一下午第三節課定為親子課堂,讓部分家長發揮自身優勢,帶自己的孩子在班上進行教學,改變學習視角,拓寬學習渠道,豐富課程資源,深受孩子喜歡。

    每個人都需要被激勵。如何讓家長感受到教育的效能感?我們除了給家長頒發開明家長證書、家長貢獻獎,孩子給家長頒發最美家長獎狀外,還通過家長輪流寫漂流日記、分享育子心得的方式,使每一位家長被發現、被認可、被鼓勵。

    家長漂流日記,少則幾百字,多則一兩千字,還有教師和其他家長附在文后的讀后感言,猶如紙上的班級大講堂。家長在互助中成長,教師在閱讀時了解家長的思想動態,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與鼓勵,實現同頻共振。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信任教師、教師全力以赴。

    園博園學校通過賦能,努力讓教師追享事業的樂趣,為學生積淀成長的自信,使學校成為師生依戀的精神家園,把想得到的美麗變成看得到的風景,最后變成走得到的景點。

    (作者系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教授、武漢市園博園學校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4年05月08日第6版

    作者:涂玉霞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prospectspotlight.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欧美片在线观看|farre性欧美护士tv|国产精品资源在线|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