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正_教育公正的保證原則
在這個高考放榜的季節,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中學高三(1)班49名同學中,48人高考成績超過600分,平均分高達640分。這一成績固然令人振奮,但也引發了關于“掐尖”教育的討論。這一現象折射出我國教育領域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教育公平與質量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兩大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如何在追求高質量教育的同時確保教育機會公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當前,“掐尖”現象在一些地方和學校仍然存在。許多地方的重點高中都存在將成績優秀的學生集中在一起的做法,雖然這可以在短期內提高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但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加劇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于少數學生,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被邊緣化。強化了應試教育傾向,更注重分數。加重了學生心理負擔,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更為嚴重的是,它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則,與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背道而馳。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追求教育公平并不意味著簡單的“均等化”?!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促進教育公平,著力提高教育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在保障機會公平的基礎上,通過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要扭轉這種扭曲教育公平理念?!捌狻边`背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加劇教育不公平現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唯分數論的評價導向,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鼓勵學校因材施教,為不同稟賦的學生提供適合的發展路徑。同時,社會層面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鼓勵媒體報道要更多關注教育均衡發展,更多地關注普通學生的進步,展現教育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不把學生簡單等同于分數。
同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非追求高分。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繼續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薄弱學校的投入,通過“縣管校聘”等制度創新,促進優秀教師資源合理流動,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同時,完善教育管理機制,加強對學校辦學行為的監管,嚴禁違反教育公平原則的“掐尖”做法。鼓勵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分班方式,如混合編班、動態調整等。
教育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我們既要為學校和學生取得的優異成績喝彩,也要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只有堅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并重,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讓我們攜手努力,為每一個孩子創造公平優質的教育環境,讓他們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大河網河聲評論員 劉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