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人的發展思維導圖
教育與人的發展這部分知識點屬于教育學中宏觀層面教育學的考點,相對來說出現的比較多,常常以理解式的題目出現。在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當中,這部分知識點容易以單選題和簡答題形式出現,需要將該部分知識點理解識記并且融會貫通,在備考過程中要做到人物、理論、規律、啟示和例子一一對應。該部分知識點包括: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個體發展的動因、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接下來重點對人的發展一般規律這部分知識點進行闡述。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順序性強調的是個體身心發展有方向性和順序性,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人的發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如,人的思維發展由直觀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再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所以對教育工作者的啟示是應按照學生的發展順序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切忌拔苗助長和陵節而施。
相關的古文有:盈科而后進;欲速則不達;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雜施而不遜,則壞亂而不修;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
二、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階段性強調的是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如,學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所以給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啟示是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鍋煮”,還要注意各階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相關的例子:亞里士多德提出對兒童進行分階段的教育;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成人化違背階段性。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強調同一方面的發展不同速。不同方面發展水平或成熟的時期是不同步的。如,個體的身體先成熟,心理后成熟。身體發展在剛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發展最快。
所以給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啟示是教育要適時而教,抓好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的進行教育。
相關古文: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
四、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互補性強調出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如盲人眼睛失明但嗅覺聽覺十分靈敏。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如身患重病或有殘缺的人,如果他有頑強的意志和戰勝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發展。
所以給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啟示是要結合學生實際長善救失,揚長避短,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質。
相關古文:長善救失
五、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個別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點擊下面鏈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