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原因
圖為四川省華鎣市雙河小學少先隊主題教育活動。資料圖片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慶祝中國成立一百周年特別報道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
“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凝結了中國人拼搏奮斗的寶貴經驗,是中國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規律的準確把握,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基本遵循,也是中國教育在中國領導下持續不斷探索的寫照。
我國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孕育了深厚的教育思想。中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教育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這是對教育事業規律性的深化認識,更是引領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指南針”“定盤星”。
立足中國國情辦教育
春天的燕園,湖光塔影,綠樹婆娑。2014年5月,在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span>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北京大學原校長林建華說,“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不僅要“立足中國”,解決“中國問題”,還意味著建設植根中華文明的一流大學。
教育的發展是建立在一個國家自身歷史土壤之上的。由于歷史條件、文化傳統和具體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各自獨特的內在邏輯和生成規律。
在中國封建社會,下層民眾幾乎沒有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和權利,廣大婦女基本被排除在外。中國成立后,根據革命工作需要,把工農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不僅對工農民眾進行識字教育,更是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二大明確提出,廢除一切束縛女子的法律;改良教育制度,實行教育普及。
教育部原部長何東昌曾說,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教育事業,是從革命根據地開始的,包括蘇區、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的教育。在舊中國,過去的教育是為剝削階級服務的,在統治區域,教育制度學的是美國、英國。有了根據地,才有了人民的教育。
1927年10月,毛澤東等在井岡山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后,中國先后創立了中央蘇區、湘贛、湘鄂贛等十幾個革命根據地,簡稱蘇區。蘇區將教育視為革命斗爭的重要陣地。其中,干部教育是蘇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毛澤東在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中明確提出:“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斗爭服務?!?/span>
在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人始終堅持把抗日戰爭作為最大的政治,堅持教育為抗日戰爭服務的原則。解放戰爭時期,教育從一開始,就具有了戰時教育的特點,緊密服務于解放戰爭。
新中國成立后,基于當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1950年6月,教育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有計劃統一地進行院系調整。與調整同時進行的,是以“八大學院”為代表的新大學的建設。此后,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改變了舊中國不能培養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落后狀況,為新中國各項建設事業奠定了人才基礎。
同時,全日制中小學也開始了較大規模的學制改革和教學改革試驗。當時,國家人力、物力、財力有限,各地采取了一系列“兩條腿走路”的辦法,發動全黨全社會辦教育,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都有了較大發展。
時代越是向前發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發凸顯。步入新時代,扎根中國大地,服務民族復興,成為中國教育肩負的歷史使命。
當今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兩個大局”。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站在“兩個大局”的時代高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教育當作“黨之大計、國之大計”,明確提出“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這一高屋建瓴的重要論斷,將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歷史性地成為當前中國教育面臨的新任務。以現代化的教育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再一次開啟新征程。
回望中國領導下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國人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努力探索并遵循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實現了從“窮國辦大教育”向“大國辦強教育”的歷史性轉變,正在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新的歷史性跨越。
“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仡欀袊I導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百年歷程,每個時期黨和國家做出的重大教育發展戰略和改革舉措,都是基于當時我國國情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面向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體現了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北本煼洞髮W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檀慧玲說。
如今,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教育的發展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
堅持中國道路辦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span>
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走什么樣的教育發展道路至關重要。中國在眾多路徑中始終堅定不移地選擇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回顧中國百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奮斗歷程,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從艱苦卓絕的奮斗和舉世公認的偉業中形成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沿著正確道路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
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
從教育面向工農開門、教育為革命戰爭服務,到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我們各個歷史時期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鮮明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
在任職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習近平參加了浙江大學黨委書記調整會議。會上,他提出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2014年,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這是黨中央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重要舉措?!蛾P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中國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等文件的出臺,進一步強化了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教育系統基層黨建工作全面加強,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加強和完善,高校院系、中小學、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院校黨組織建設全面推進。
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大發展大提升,教育普及水平進入世界中上收入國家行列,教育為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顯著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支撐。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回望中國的百年歷史及其領導教育事業的光輝歷程,立德樹人一直是黨的重大關切。從黨的十七大確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到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再到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重要地位不斷凸顯,表現出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與時俱進的革新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大中小學校,在與師生的親切交談中闡述立德樹人的豐富內涵、途徑和方法——從“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到“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再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寄托著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殷切期望,也為“更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擦亮了底色。
鑄國之重器,育時代新人。
教育系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廣大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各地各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將德育落實在各科課堂教學之中、滲透在校園生活的各個環節、延伸到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廣大青年學子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不斷提高,不斷激發為中國夢矢志奮斗的正能量。
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一貫的重要戰略思想,也是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重要體現。
1992年,鄧小平高瞻遠矚地提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黨的十四大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隨后出臺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對“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做出了具體規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其作為政府財政支出重點領
域給予優先保障。2012年我國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占GDP比重首次達到4%?!笆濉睍r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對教育予以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明確提出“一個不低于、兩個只增不減”要求?!笆濉睍r期,教育投入逐年增長,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于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占GDP比例連續八年保持在4%以上。4%的實現,奠定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
中國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們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2012年11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十個更好”回應人民關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中國從成立之日起,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與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百年發展歷程中,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群眾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早在1934年1月,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了“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指出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在于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教育“為人民服務”,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中國的教育事業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事業。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辦好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從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到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加快發展民族教育、進一步健全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到建設學習型社會,我們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4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中國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向世界展示了教育發展的中國速度和中國經驗?!蔽髂洗髮W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范涌峰教授說。
“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以遵循教育規律為基本原則,以立足國情民情為基本出發點,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作為根本要求,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力量和源泉,深深扎根于中國歷史、中國文化與中國教育實踐中,辦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碧椿哿嵴f。
構建中國特色教育體系
2021年4月29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修改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為國家法律規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2018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立足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來建設,可以借鑒國外有益做法,但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span>
在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不斷總結教育改革發展實踐的成功經驗和借鑒國際教育發展的有益探索,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本土化解決方案,成為我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定教育自信的底氣。
2013年,我國啟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工作。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吹響了“優質均衡”的號角。我國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進入了全面提高質量的新階段。
如果說基礎教育開啟一個人的心智,那么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頂端,關系著民族和國家的競爭力,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國家的創新能力。
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扎根中國大地,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辦學規模、培養質量、服務能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從服務“一五計劃”到邁向全面復興,從培養輸送經濟建設人才到攀登世界科研高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傳承文化創新,高等教育使命光榮,成就斐然。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49年的0.26%到了2020年的54.4%,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2018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诽岢?,要堅持特色一流。扎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我國高等教育也從規模擴張全面轉向內涵式發展。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也正在加快構建。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span>
對職業教育,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他多次到職業學??疾煺{研,對職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閩江學院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應用技術型辦學方向,適應社會需要設置專業、打好基礎。閩江學院前身是福州師范高等??茖W校和閩江職業大學。1990年至1996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影響深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年2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發展進入新境界。
職業教育走上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迎來大改革大發展的新階段,職業教育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1.13萬所職業院校、3088萬名在校生,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有力支撐了“中國奇跡”。
面向未來,“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體系正逐步形成。
從《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重磅出臺,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十四五”乃至一個更長時期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最新要求。這些共同構成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
“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央力度空前地針對各級各類教育和教育發展重大問題陸續頒布了系列教育文件,對新時代教育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力促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這些都集中體現了‘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思想和與時俱進的方法論?!狈队糠逭f。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清華大學考察,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從我國改革發展實踐中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span>
“我們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中國教育必須有中國自己的燈火,走中國人自己的路?!比嗣窠逃矣阡粽f。
作者:本報記者 張春銘
責任編輯:曹金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