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實習內容;小學教育專業實踐總結報告
梁木凡.A小學德育如何增強實踐性——實習見聞[EB/OL].(2023-08-27)
https://mp.weixin.qq.com/s/jBFbrdsCnoDcmoo2iCOrgw
“五育融合,德育為先”,這里的德育是基于中國語境的大德育(Social study education),包含政治、理想、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勞動、科技、禮儀、心理健康等各個方面。在南京市A小學為期一個月的教育實習中,筆者發現該校主要從“個體實踐”和“集體實踐”兩方面來增強德育實踐性。
個體實踐:教師身體力行開展德育感化
在最后一天的實習總結座談會上,筆者提出了“教師在教學和與學生的日常相處中,是如何滲透德育的”這一問題。得到各位帶教老師最多的回答就是“明確自身角色定位,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筆者的帶教老師L老師則切實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和班主任工作中貫徹著這點。在平常的學校生活中,L老師盡可能多的與學生待在一起,可能一天在辦公室只能見到她一面,她對工作的用心被所有的學生看在眼里。還記得實習第一天,本人聽的第一節語文課的內容是《口語交際:注意說話的語氣》,在課上,L老師教導學生們要學會禮貌用語,但很多孩子在課后就把課上學到的東西拋諸腦后。這個時候她并不是一味地跟學生說“要多用禮貌用語”;而是在請求學生協助她進行一些簡單工作時加上“請、好嗎、謝謝”。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逐漸會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使用禮貌用語。在班級大掃除的時候,如果有學生不會使用衛生用具,她會手把手的指導。
在對待學生上,她能夠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在班級的班長出現行為上的錯誤時,她會及時加以糾正和提醒,必要時也會批評;在班級的“后進生”有進步時,她會努力加以表揚。
L老師的行為切實為二(1)班的小朋友們樹立了榜樣,也為筆者樹立了成為一名班主任的標桿。在她的帶領下,班級孩子熱情而溫柔,活潑且知禮,托她與二(1)班孩子的福,不出一個星期,筆者就融入了這個班級。
集體實踐:促進師生合作形成家校合力
學?!暗掠辈粏螁问呛暧^的,學校的命題;也不只是班主任要完成的任務?!暗掠睉撌菍W校、班主任、家長、其他各科老師合力,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分步達成的過程。只是在此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至關重要。
班主任作為學校德育要求的直接對接人,會最快的接收到學校下放的某些要求;同時,作為班級德育的把關人,班主任是一個聯系統籌各方力量的樞紐。班主任的作用,是明確查收學校的德育導向,并將其結合班級實際轉化為班級的教育目標,再將其分解為更加細化的要求,聯系各科教師和家長,共同在同一時期達成一個目標。L老師深知這一點,充分將各個主體凝結起來。她關注與其他學科教師的聯系,定時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與行為,并與學生進行對接。在發現學生有一些需要糾正的問題時,也會相機聯系家長,用合適的語言向家長表述需要協助。比如在實習第三星期時,學生A和B發生了沖突,起因是A對B的父親外貌評價引起了B的不滿,進而產生了肢體沖突,但B又打不過A。這時L老師就要先解決學生內部的沖突,分析A的錯誤并讓他與B道歉,再告知雙方家長進行調解。
教師還著重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自我管理中滲透德育智慧。班級班委會由1位班長,2位副班長(一男一女),9位課代表,共12位組成。按照既定順序,每天都會由一位班委+一位非班委同學共同管理今日的班級事務,主要包括監督眼操、午餐發勺子、協助老師盛湯、紀律看管的任務。兩位學生的共同管理使得孩子們互相學習優點,互幫互助,構筑平等的同輩關系;也在整個班級范圍內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沒有讓一位同學掉隊,產生負面的“階層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