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官網
中青網 蔣雨彤
“小時候喜歡看螞蟻爬行,有時候一蹲就是半天,你們是不是覺得有點‘傻’?不傻,我也是這樣的?!?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科溫州研究院”)副研究員趙志遠博士來到溫州市廣場路小學,給孩子們上了一堂開學第一課——科學課。
2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副研究員趙志遠博士來到溫州廣場路小學,上了開學第一課——科學課。受訪者供圖
在教育“雙減”背景下,溫州市積極探索給科學教育做“加法”。2023年9月,溫州市出臺《新時代溫州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方案》,啟動科學教師隊伍建設等六大行動,聘請百位科研工作者擔任百所學校的科學副校長。根據中國科學院大學與溫州的共建精神,首批百位科學副校長全部由國科溫州研究院派出。趙志遠正是廣場路小學的科學副校長。
百位科學家“上任”中小學副校長究竟能給科學教育帶來啥?
5000多名孩子與科學家一起吹乒乓球
趙志遠的開學第一課,主要是和孩子們玩一個互動游戲——用一根吸管吹氣,讓乒乓球懸浮在空中。趙志遠在主會場演示,4個校區的5000多名孩子,一邊觀看視頻直播,一邊也吹起了乒乓球。
玩得開心時,廣場路小學學生、溫州市“小科學家”稱號獲得者鄭雋騫主動站起來解釋:“用吸管吹氣的時候,乒乓球底部流速快,壓強就小,周圍壓強大,球被包圍著就會懸浮起來?!?/p>
伯努利原理,就這樣被一個熱愛科學的“小學霸”解釋了。
這一天,溫州市籀園小學也邀請國科溫州研究院副研究員王莉萍博士上了開學第一課。王莉萍的研究方向和仿生學有關,她告訴孩子們,生活中很多創造發明都是仿生學的結果,比如魔術貼的發明就是受到植物蒼耳的啟發。
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特別準備了一臺棉花糖制造機,將物理課堂搬到舞臺上。舞臺實驗秀《爺爺的物理實驗》讓學生了解了棉花糖形成的物理原理。
除了動手做實驗,科學家們更想讓孩子們明白科學思維和科學韌性。
趙志遠告訴孩子們,“我剛去國外留學時,為了提高英語水平,毅然加入全是外國人的課題組。在科學研究中,積極的執行能力就是武器”“還記得我學生時期出現了成績波動,在后來的科研中也受到了挫折。在科學研究中,良好的抗壓能力是盾牌”……
王莉萍博士則激勵學生要勇于提問、敢于試錯,“每一次試錯,都是成長的一個階梯”。
溫州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課外觀察記錄。曾慶明 攝
科學副校長的“五個一”
一名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的教師表示:“基礎教育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素質的關鍵階段,然而一些地方所謂的科學教育,仍主要是讀、背、記、考,即使有部分學校能夠開展實驗教學,但基本還是讓學生做那種有確定性答案的實驗,而不是真正充滿探索性的、允許試錯的科學實驗?!?/p>
而溫州市百位科研工作者擔任百所學??茖W副校長的嘗試,無疑為中小學科學課的改革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百位科學副校長分布在溫州各縣市區,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全學段,每個縣(市、區)都設有一位領銜科學家對各校的科學副校長開展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等五位專家學者被聘為溫州中小學科學教育專家顧問。
國科溫州研究院崗位研究員高小青是百位科學副校長之一,也是一名科普達人,將許多業余時間用于小學科學教學。
她在低年級課堂上,指導學生將小蘇打水和白醋倒入藍莓果汁里,讓學生直觀感受“酸堿”,但并不講原理,只引導學生去描述現象。她曾講過一堂《用智慧看世界》的科普課。她告訴學生,有許多東西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才能觀察到。
高小青說:“我更重視學生們怎么擺試驗臺,怎么收拾試驗臺,怎么描述和重復他們感興趣的實驗。在這個年齡段,保持他們的天真,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信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我們每次上課有點像開盲盒?!?/p>
除了上課,高小青還和學校一起搭建了CY(Children&Youth)論壇。每兩周,她都會邀請一位科學家走進校園,給對科學感興趣的學生作科學講座。
這些講座都是公益性的,來講課的科學家不收取報酬。擔任科學副校長的科學家們,不論身份是院士還是研究員,也都是公益性的。
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副院長施昌魏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制度性的設計,讓科學家進入到基礎科學教育中來。目前科學家的‘主場’不在小學,科學副校長的設計關鍵是‘借力’。我們提出‘五個一’的要求?!?/p>
所謂“五個一”,指每學期至少一次走進校園作科普講座,講述科學故事,宣講科學家精神;結對一位科學教師,助力學校未來科學名師培養;參與建設一門科學課程,幫助學校建設或完善一門突出前沿性、面向未來科技拔尖人才培養的創新型科學課程;指導一批學生項目,結合“小科學家”評選、科技節等活動,為學生科學創新項目研究提供平臺資源,并給予過程指導;與科學教師共上一堂科學課,增加對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了解和認識。
小學生的倒栽蔥實驗
2024年1月,浙江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提出,浙江將實施“千名科學家進校園播種”“‘雙千’助力‘雙減’”等行動。
同時,浙江將設立1萬個青少年家庭實驗室,用好社區青少年宮,打造“家門口”科學教育陣地,提升中小學生科學實踐能力。扎實推進“鄉村科教圓夢”行動,建立城鄉科學教育聯盟,鼓勵優質科普資源向山區海島縣傾斜,讓更多高層次科研工作者參與山區海島縣中小學科學教育活動,讓供給端、需求端科學教育有效銜接。
“實際上,這些創新工作在溫州早就開始了?!睖刂菔薪逃钟嘘P人士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出示了近十年來的許多文件,但比文件更有說服力的,顯然是溫州市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
廣場路小學里,有兩個自建的科學館,一個是李啟虎聲音館,一個是貝螺館。李啟虎院士是溫州人,而貝螺來自校友捐贈。校長潘旸介紹,科學館在設計時就把科學課堂引入,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和設計科學館的文案,并由學生錄制了科學館的介紹。
在聲音館里,一米之上的空間是知識介紹,一米之下的空間是學生伸手可及的體驗區??茖W館落成后,學校的很多科學課也放到科學館來上了,為了讓4個校區知識共享,還借助AI功能開發了云科普館,未來可以向更多地方開放。
在溫州灣實驗小學,讓學生通過“家庭實驗室”活動,鞏固和提升基本的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早就是一項固定教學內容。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全面提升。
“我第一次走進大劇院的后臺,就看到了一束光打在科學家的身上,他們散發出自己的光芒,照亮著這個世界?!眮碜詼刂轂硨嶒炐W的邱天同學,在溫州青少年科創春“玩”現場,分享了自己探究倒栽技術1000多天的心路歷程。
邱天從二年級開始,建造自己的植物樂園。他的植物樂園里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植物:章魚蔥、大蔥奶茶、吸管菜、千手怪……最出名的還是倒栽蔥。他帶著倒栽蔥參加過各種比賽,獲得過浙江省青少年“科學3分鐘”演講賽一等獎第一名,還應邀赴北京參加首屆“京浙小院士”論壇。
邱天說:“科學家是我心中的光??拷?,我能感受到他的溫暖與力量。追光的過程,我看到了無盡的奇跡與奧秘。就如同這根倒栽蔥,堅持了1000多天,總是看著光的地方堅強地向上?!?/p>
“十年磨一劍”的溫州探索
為什么科學副校長的制度設計,可以在溫州出現?
溫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朱景高介紹,這得益于溫州扎實的科學教育功底。溫州被譽為“數學家搖籃”,是中國創客教育的發源地,是初中科學(綜合理科)課程生發地,是全國首批項目化學習實驗區,科學教育氛圍濃厚。
十幾年來,溫州有60多萬學生持續參與了“科學部落格”活動。學生們通過一些網絡分享工具,把自己觀察到的動植物、有趣的科學現象網絡上,“和世界分享發現,讓科學流行起來”。施昌魏介紹,這個活動推動500多所學校創新課程,獲浙江省政府教學成果特等獎。
而創客教育也構建了科教新生態。20多門創客課程、248個基地、1023個空間,連續舉辦10屆創客文化節、4屆科創春“玩”,全國首創實施的家庭實驗室“百校萬家行動”、名師引路……都讓科學教育在溫州煥發勃勃生機。
而創新背后的五大保障,是給予科學教育的有力支撐。朱景高介紹,這包括組織保障、經費保障、隊伍保障、平臺保障、資源保障。
在溫州,溫州市政府領導擔任科學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充分調動科學家、教育專家、科技人才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完善部門聯席會議和項目化、清單化推進機制。目前,溫州已率先出臺科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強化編制保障,按不低于縣域小學專任教師總數的7%配備小學科學教師,全市五年時間補充科學教師1000人,舉行教師素養提升培訓1萬人次以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