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教師教育—江蘇省教師教育網登錄
近年來,江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聚焦聚力“四高四新”,開創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新格局。
一、高標準師德建設出新思路
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將立德作為育人的根本,把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和立德樹人能力擺在首要位置。強化政治引領。將《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和師德教育納入教師開學教育第一課和教師培訓開訓第一課。圍繞立德樹人,開展江蘇最美教師推選,2019年啟動江蘇教師年度人物評選,事跡特別突出的推薦申報五一勞動獎章,師德建設蔚然成風。強化準則落實。圍繞落實教育部教師行為準則、師德失范行為處理實施細則等,先后出臺《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實施細則》等10多份制度文件。強化重點治理。開展拒絕有償補課公開承諾,全省共有832412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上傳承諾書,13834位中小學幼兒園校長上傳拒絕有償補課履職目標清單公開承諾。把好教師減負“入口關”,省級部門進校園事項清理超72%。強化載體建設。成立江蘇省教師師德建設宣傳中心,建設陶行知師德體驗基地。2019年啟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今年遴選省級團隊65個,市級團隊400個。
二、高水平師范教育出新突破
一是重支持。通過多種途徑在普通高校普及師范知識教育。2019年起師范專業生均撥款標準為同類非師范專業的1.5倍,新增師范教育經費2.6億元。二是提層次。高水平大學辦師范實現重要突破,2019年成立了南京大學陶行知教師學院、蘇州大學師范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育學院。三是優生源。以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形成良好態勢,2020年全省高校師范生招生3.6萬人,生源質量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科新生最高分10人中有8個、全校理科最高分就讀師范教育。四是上水平。實施教育行政部門、師范院校、教師發展機構和中小學通力合作的“四位一體”建設,作為省級教師發展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面提高教師教育協同發展的整體水平。至今連續舉辦八屆師范生基本功大賽,累計4000名學生參賽,有效提升全省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本領。在全國率先試點師范專業認證,專業認證校數和專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三、高質量教師成長出新舉措
突出高端引領。在南京大學成立江蘇教育名家發展研究中心,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實施以來累計培育200人,今年啟動“蘇教名家”培養工程,計劃10年選育500人,每年選派2000名教師到發達國家進修,不斷壯大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隊伍。突出體系構建。加強省市縣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評估認定78家省示范性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到2020年底認定1000所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基本形成。突出鄉村提升。逐年擴大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規模,2020年招生3384人,在校生達1.1萬人。深入實施鄉村領軍校長高級研修和“雙千人”素質提升系列工程,有效提升鄉村一線教師能力水平。鄉村教師培育站4年來已培養近3萬名骨干教師。2020年啟動鄉村教工之家建設,計劃3到5年建設300家,強化鄉村教師文化生活和專業成長。突出項目促進。全省每年立項“四有好教師”省市團隊和中小學課程基地等發展項目各400多個,啟動“蘇教名家”培養工程等高端研修,有力提升教師實踐、實證、實驗能力。突出支教幫扶。做好教師援藏援疆援青援陜以及幫扶四川涼山、云南寧蒗等工作,錘煉教師奉獻愛心、艱苦奮斗、攜手共進的“蘇師品質”。海安寧蒗支教教師群體被授予江蘇“時代楷?!睒s譽稱號。
四、高效益管理改革出新活力
一是推進“縣管校聘”改革?!翱h管”就是縣級編制、人社、財政部門將縣域內教師編制、職稱崗位、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核至教育行政部門,由教育行政部門科學分配到區域內學校,提高資源配置效益;“校聘”就是校長在分配的編制內自主聘用教師,負責教師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分配,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二是創新編制管理改革。針對中小學生源劇增編制不足、人口流動城鄉編制比例失衡的問題,一方面,打破部門行業壁壘,調劑各領域存量編制,優先保證教育用編;另一方面,根據生源變化,跨區域調整教師編制。針對公辦幼兒園編制短缺問題,試點人員編制備案制管理,備案制教師與在編教師實行同招同酬同管,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教師編制空缺時優先招聘備案制教師。三是深化職稱崗位管理改革。我省中小學高級職稱崗位比例已處全國各省份第一方陣,但隨著教師學歷層次和教學水平的持續提升,仍然不能滿足教師晉升需求。對于晉升特別困難的教師群體,出臺針對性政策。如青年教師晉升難問題,打通使用中級和初級職稱崗位;針對鄉村教師晉升難問題,規定鄉村教師可超20%崗位聘用;對于交流輪崗教師,統籌5%的高級崗位用于解決崗位晉升;考慮到教研員的特殊地位,取消教研室高級職稱比例限制;積極響應國家支持民族教育號召,明確援藏援疆等對口支援教師不占崗位職數。
作者:江蘇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