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圖畫校園 > 正文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雜志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雜志

    引用本文: 周寧天, 錢東褔, 喬學斌, 等. 高校全科醫學院(系)的定位與發展策略 [J] . 中國全科醫學, 2021, 24(28) : 3543-35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71.

    【編者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簡潔而深刻地論述了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具備的先導性、奠基性作用。醫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醫學教育先行的過程中,優先發展的基本點不變,但是著力點各有不同,一直在與時俱進。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系統規劃全科醫學教學體系,3年內推動醫學院校普遍成立全科醫學教學組織機構,加強面向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高等醫學院校承擔著在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規劃要有戰略思想和宏觀思路,也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強可操作性。各高校只有成國家之事,才能就自身之發展。本文探討高校全科醫學院(系)的定位與發展策略,可以為相關領域工作者建設和發展全科醫學院(系)提供方向,并促進同道對學校整體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再審視。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8〕3號)指出,高等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全科醫學學科建設,面向全體醫學類專業學生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和全科臨床見習實習。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全科醫學教研室、全科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開設全科醫學概論等必修課程[1]。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4號)指出,系統規劃全科醫學教學體系,3年內推動醫學院校普遍成立全科醫學教學組織機構,加強面向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建設100個左右國家全科醫學實踐教學示范基地,加強師資培訓[2]。從"面向全體醫學類專業學生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到"加強面向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不僅拓展了全科醫學教育的對象和任務,也為我國高校全科醫學院(系)的建立和建設提出了基本原則。目前,我國已有部分高校成立了全科醫學院(系)和教研室,經過不斷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但其發展定位尚不清晰,發展路徑尚無明確經驗可循。已成立全科醫學教學組織機構的高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重要性認識和培養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3,4]。因此,本文在充分論證高校建立全科醫學院(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其發展定位,并給出加快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希望可以為同行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方向和參考。

    1 高校建立全科醫學院(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院系設置在高校是一件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不僅涉及專業和學科布局,還涉及機構、教師隊伍和資源的投入與建設,對完善學校辦學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5]。因此,院系設置必須是積極的,又是慎重的,需要進行嚴格的科學論證,必須明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建立建設的基礎、方向、原則和目標。

    從當前存在的問題看,盡管已有不少高校成立了全科醫學院(系)和教研室,但工作的目標、內容、對象和機構性質不盡相同[3]。就總體而言,還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對全科醫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發展方向、目標的認識不清晰;(2)對全科醫學在新醫科建設中的作用認識不足,尚未納入整體人才培養體系中進行規劃,建設動力不強;(3)全科醫學學科建設滯后,學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6];(4)合格的全科醫生培養數量不足,合格的全科醫學教師數量和基層培訓基地不足,不能滿足社會對全科醫學人才的需求和教學需求[4,6,7,8];(5)對國際全科醫學發展和國內全科醫學需求的了解存在差距。

    從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看,人民健康是國家強盛的標志。首先,醫學教育事業是人民健康事業的基石,由以疾病診療為主轉變為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健康為主是全科醫學的重要使命;其次,醫療衛生既要"頂天",又要"立地",全科醫學是為基層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務的根本途徑;再次,全科醫學既是大國計、大民生、大事業,也是大學科、大專業、大產業,具有多學科的集成和很長的健康產業鏈。

    從醫療衛生發展的方向和全科醫生的重要性看,醫學正在從治愈型醫學向照護型醫學轉變,從以疾病診療為中心向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中心轉變,從以單一的診療為主向預防、診療、康養一體化轉變。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在?;?、強基層、建機制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加快培養大批合格的全科醫生,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從高校的發展要求看,既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提升培養質量為中心,又要服務服從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科醫學院(系)的建設,有利于構建具有國際化和前瞻性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有利于扶持新興學科,促進專業結構的優化;有利于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提升醫療、教學、科研創新和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的能力。

    從建設的原則與目標看,在理清全科醫學院(系)結構和管理體制機制的同時,可以促使進一步理清臨床醫學專業與全科醫學和相關學科、專業的相互關系等基本問題。同時,在頂層設計全科醫學院(系)發展和策略方法,也可以促使對學校整體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再審視。

    2 高校全科醫學院(系)的發展定位

    高等醫學院校要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必須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積極面向健康中國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任務、主戰場,積極回應人民健康需求和疫情防控的新挑戰、新關切,高校全科醫學院(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诖?,筆者認為高校全科醫學院(系)的發展應有以下幾方面的定位。

    2.1 為貫徹新理念,實施新戰略,提供新動能

    (1)把加快全科醫學的建設和發展作為高校貫徹落實"創新、協同、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支點、新抓手。既面向世界醫學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趨勢、新態勢,又面對醫學生態和業態的新形勢、新變革,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和助推高校的整體發展、內涵發展和新的辦學格局形成。(2)把加快全科醫學的建設和發展作為推動高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培養體系和內容方式的新引擎、新動能。全科醫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既有其前沿性、挑戰性,又有其重要性、緊迫性,有利于引導學校、教師、學生在新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中,建立新理念、開闊新視野、學習新知識、提升新能力。(3)把加快全科醫學的建設和發展作為高校面對新形勢、適應新需求、培養新人才的新內涵、新工程。全科醫學無論在其理念和服務方式的先進性上,還是在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的全面性上,都有利于推動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和內涵發展[8]。同時,為實現到2030年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量與居民數量之比達到1∶2 000的目標,高校任重道遠。

    2.2 為推動新模式,打造新基礎,創造新空間

    (1)高校設置全科醫學院(系),應當在深入研究全科醫學學科特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高校多學科的整體優勢,集成附屬醫院、基層基地的系統優勢,提高系統的整體效能、效率與效益,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2)遵循全科醫學人才培養規律,以學科建設為載體,加強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建設,緊密聯系和扶持基層臨床實踐基地,努力構建符合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富于創造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科醫學學科體系,建設一支懂全科、愛全科的醫教研專業師資隊伍,為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全科醫生奠定新的師資和辦學基礎。(3)為臨床醫學專業的"調整、優化、升級、換代、更新"充實新內容、打造新優勢。以學科優化帶動專業優化,以專業優化推動格局優化,以格局優化拉動質量和服務優化,為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格局調整創造新空間、提供新載體。

    2.3 為建設新醫科,開辟新方向,探索新途徑

    (1)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個體、家庭與社區,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及醫學心理學、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很強的醫學專業學科。全科醫學雖屬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但在我國仍然是一門較為新興的學科,對調整、豐富臨床醫學專業方向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9]。全科醫學院(系)應通過全科醫學學科建設,促進多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進一步優化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科結構,通過對全體醫學生進行《全科醫學概論》的教學和繼續教育,傳播全科醫學的先進理念和思維方式,為培養高質量的基層臨床醫學人才做出新貢獻[10]。(2)以新學科建設推動新醫科建設。全科醫學的核心理念、醫學模式、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和大健康理念及新技術革命內涵緊密相連,對新醫科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體現'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內涵,對現有專業建設提出理念內容、方法技術、標準評價的新要求,建設一批新的醫學相關專業,強力推進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2]。全科醫學院(系)應當將全科醫學全方位全周期的基礎性醫療衛生服務和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健康管理等新技術應用,以及相關學科進行融合,形成跨學科交叉的新優勢。(3)全科醫學的學科特征和強調"五星級醫生"的培養目標[11],為培養"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醫學人才提供了新的坐標和途徑。高校全科醫學教育教學,不僅要體現全科醫學學科的前沿性、標志性,也要充分體現學科的綜合性、應用性;不僅要為新醫科建設探索新途徑,更要為切實提升辦學質量和服務社會發展需求提供新人才。

    2.4 為確立新體系,形成新品牌,尋求新方法

    (1)高校建立全科醫學院(系),組建專門團隊開展工作,應著力于改變傳統的全科醫學學科小、影響力低、人才資源緊缺的局面,為確立新的學科發展體系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2)以學院(系)建立建設為契機,積極整合學校內部、附屬醫院、教學基地和社會資源,建立科學、高效的全科醫學醫教研體系和繼續教育體系,確立全科醫學的學科地位。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教學培訓方式,以滿足教師、醫生、學員、學生的學習和能力拓展要求,建立新品牌、提升新質量[12]。(3)加大科學研究力度,深入研究人口結構調整、人口老齡化、鄉村振興、疾病譜變化、互聯網+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形勢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新建、重組相關學科,打造學科新優勢,提升服務創新預防、康復、醫養、長期照護、臨終關懷、心理健康的新能力和新效益。

    3 加快全科醫學院(系)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當前,全國已有不少高校成立了全科醫學院(系)和教研室,但工作目標、任務內容、管理體制和運行方式不盡相同。如何走高質量內涵式的發展道路?筆者認為,既要遵循"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總要求[13],提高政治站位;又要結合校情,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和相應的制度措施。

    3.1 明確使命目標

    全科醫學院(系)建設的使命與遠景應當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將醫學發展理念從疾病診療提升拓展為預防、診療和康養一體化,加快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轉變,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遵循醫學發展和醫療衛生服務規律,遵循醫學教育和全科醫學人才的成長規律,確立全科醫學學科地位,把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措施,肩負起面向全體醫學生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的任務,在全體師生中積極推廣全科醫學的核心理念、工作內容、模式方法、職業前景,肩負起全科醫學專業規范化培訓的指導和相關教學計劃、標準的制定,肩負起全科醫學繼續教育任務。以國家全科醫學人才需求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有中國特色的全科醫學體系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組織保證。

    3.2 推進協同發展

    (1)充分發揮學校整體優勢,深化醫教協同,加快全科醫學教育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機制,牽頭協同學校相關學科、全科醫學發展研究中心(所)和模擬實訓中心,依托附屬醫院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著力建設一批優質的全科醫學基層實踐教學基地[14]。(2)根據教學、醫療、科研的需要,既分類分層開展面向全體醫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和繼續教育,參與協調和指導規范化培訓,又協同整合好各相關機構的優勢[4];既制定好醫療、教學、科研的各項標準和工作指南,又協調落實監督好任務的執行,確保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同質化。

    3.3 加強體系建設

    (1)學院(系)發展要緊緊圍繞發展新理念、需求新形勢、專業新定位,把學科體系和教學體系建設作為提升全科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基礎中的基礎、核心中的核心、關鍵中的關鍵。統籌規劃全科醫學學科體系和教學體系,形成多學科集成交叉融合的新格局,構建具有特色的全科醫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2)學科建設要圍繞全科醫學的學科定位和發展層次、學科隊伍和學科基地、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要素[15],確立新目標,充實新內涵,建立新標準。要在高校的統一布局下,與相關學院合作,加快全科醫學博士和碩士點的建設,積極拓展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工作,擴大臨床醫學(全科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全科醫學研究生項目。(3)教學體系建設要充分體現培養目標與規格的層次性、針對性,體現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體現全科的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體現科研、臨床的融合,體現人才培養體系與質量的整體提升。加強全科醫學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加快全科醫學相關的網絡數字化課程、課件、教材開發;加強全科醫學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完善健全校內模擬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認真研究、制訂農村和中西部地區訂單培養學生的教學計劃,積極為農村和基層培養全科醫學人才;大力發展遠程繼續教育,普及全科適宜技術,實現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廣覆蓋,積極開展基層全科醫生進修培訓和學歷提升教育。

    3.4 加強隊伍建設

    加強全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高質量、同質化全科醫生的根本,高校全科醫學院(系)應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突破傳統,與附屬醫院開展共建,創新性地建好全科門診、病房及基層實踐基地,為全科醫學師資搭建良好的工作平臺。(2)做好全專結合師資隊伍建設,花大力氣培養一批愛全科、懂全科、會教學的專業師資;建設一支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全科醫學兼職教師隊伍,促進實踐教學。(3)學校應制定建設規劃和相應制度,在人員配備、進修培訓、職稱評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給予支持;聘請有教學潛質的基層實踐教學基地全科醫生承擔教學任務,并給予相應的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提升全科專業師資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高校建立全科醫學院(系)對加快我國全科醫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為高校全科醫學院(系)的建設提供了基本原則。但作為高校院系建設的一項新事物,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如何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世界醫學發展的新要求?筆者認為,既要立足基本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既要明確發展戰略與目標,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措施;既要有正確的學術導向、教學實踐導向,又要主動對接、融入、滿足、引領社會需求,切實為我國全科醫學的發展做出高校應有的貢獻。

    利益沖突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略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prospectspotlight.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欧美片在线观看|farre性欧美护士tv|国产精品资源在线|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