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均衡發展包括幾個方面
剛剛過去的5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通過國家驗收的2023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位列其中。近年來,上城區緊緊圍繞“建設優質均衡、人民滿意的美好教育引領區”的要求,凝心聚力營造品質化教育生態,在持續不斷的推動下,域內教育發展水平、百姓滿意程度不斷攀升。
內外部聯動,拓展教育空間
深挖內部資源,改造提升校園空間。按照“復合、交流、個性、預留”總體思路,區教育局制定《杭州市上城區中小學幼兒園設計控制要點》,在場室復合構筑、地下屋頂空間開發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改造改建,“一校一案”制訂老校區改造提升方案,擴展生均運動場地與教學輔助用房,在學校內部打造功能復合型活動空間。
外借適配場地,擴展校外活動空間。上城區支持中小學向街道外借體育場館等,嚴格規定以學校周邊步行10分鐘為服務圈,充分考慮路程、安全等實際情況,簽訂共享協議、明確權利義務,充分保證學生活動空間。截至目前,已共享校外場地9.4萬余平方米,涉及41個校區。
內外共建共享,打造陽光教育共同體。以“幸福鄰里坊”為載體,打通“街—社—?!弧辟Y源壁壘,拓展美育、科學教育等教育空間,因地制宜建設學生發展陣地,打造“資源互通、陣地互建、服務互享”的陽光教育共同體。如濮家小學利用“幸福鄰里坊”每周開展藝術、科技等學生社團活動47節次,服務學生1500余人次。
多維度培養,建強師資隊伍
以德為先守定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師德考評機制,建立違反師德行為調查處理和追責機制,發布《加強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方案》《上城美好教師師德標準二十條》等文件,為師德師風建設畫好紅線。2023年,建蘭中學教師饒美紅獲評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天杭實驗學校教師金靈娟獲評浙江省師德楷模,澎揚中學教師屠旭華等7名教師獲評浙江省教壇新秀,他們為上城教育發展鑄就了底色。
梯度培育強動力。迭代“五階段五梯隊多維度”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形成以骨干教師為基礎,區學科帶頭人為中堅,特級教師為高端,省特級教師、市B級以上高端人才為尖端,老中青三代有機銜接、各學科分布均衡的“五級教育人才梯隊”,規范設立層級目標,推動不同階段教師實現專業成長。
交流協作激活力。借助名師工作坊、特級教師工作站等平臺,持續開展教師交流輪崗,推動優秀教師向重點區域、薄弱學校流動,鼓勵骨干教師向新建校、新區塊流動,實現“校校有特級”美好教育愿景。以組團式支教幫扶、“互聯網+教育”等多種方式深入推進教育幫扶,選派骨干教師赴國內偏遠地區支教,推廣先進教學理念和成功管理模式,讓更多學生共享美好教育。
家校社協同,打造特色品牌
升級“星級家長執照”工程,做優家庭教育。迭代升級“星級家長執照”平臺并在“浙里辦”上線,為0—15歲孩子家長開設早教、幼教、小學低中段、小學中高段、中學五階段課程,引導家長從“合法”走向“合格”。目前注冊家長達29.6萬人,發放“星級家長執照”11.3萬個。
打造“淘活動”平臺,豐富課外生活。聚焦“雙減”后學生“周末去哪兒”的需求,上城區整合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紅色教育資源等,創新打造“淘活動”平臺,圍繞“踏青季、成長季、趣玩季、造物季”四大主題設計季度性主題活動,構建上城特色校外教育活動圈。如今平臺已入駐場館388家,開展“小吊梨湯杯杯暖 雷鋒精神代代傳”“‘紐扣’畫節氣 傳承好非遺”等“淘活動”3368場,服務學生8.4萬人次。
深化“行走德育”載體,推動立德樹人。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統籌協調社會德育資源,成立上城區“青少年成長關護共同體”,組織“走讀新上城”“德壽宮的前世今生”等主題行走活動,實現學生在“行中學”。截至目前,已打造行走基地256個、行走路線79條、校內外“15分鐘泛在閱讀空間”34個、線下學習點718個,開設課程超2500門,100%覆蓋全區中小學生。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教師報》2024年06月12日第4版
作者:項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