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智慧教育云,臨沂智慧教育云平臺登錄
近年來,臨沂立足實際,堅持把智慧教育云平臺建設作為推動教育教學轉型升級、促進教育從外延轉向內涵發展、實現教育彎道超車的有力抓手,創新舉措,多方爭取政策,建平臺,強應用,促均衡,在教育邁向現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目前,智慧教育云平臺已覆蓋全市1700所中小學,惠及11萬教師、150多萬學生。全市現有教育部信息化試點學校、中央電教館“百所數字化校園”試點學校2個,省級區域綜合試點6個,省級試點學校71個,市級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實驗學校200個。
搭建智慧教育云平臺。一是科學論證、達成共識。在外出學習調研、借鑒外地經驗、征求縣區意見的基礎上,形成《關于購買教育云服務專題報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責成市經信委、財政局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團隊,科學論證云平臺建設方案,達成了政府、企業、教育“三方合作”共識。二是政府投入、統招分簽。為避免縣區分散投入、重復建設,2017年1月,我們按照“統招分簽”形式,與拓普公司簽署五年合作協議,確定由政府出資購買教育云服務。資金投入采取“以縣為主、市級獎補”的方式,市縣兩級按照2:8的比例承擔,5年總投入4.34億元。三是提高標準、強化保障。為滿足投入需求,保障學校承接云平臺服務能力,2017年4月,市教育局、市財政局聯合行文,要求適當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費和電教費經費標準,由小學66元、初中84元分別提高至小學90元、中學110元,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實現教學研深度融合。一是實現研發課程“優質化”。2016年,市教科研中心在托普公司成立教育教學研發中心,從全市首批篩選500名優秀骨干教師,組成名師資源建設團隊,集中開發精品課件、精品教案、趣味微課等課程資源。同時,聘請高校專家對這些課程資源進行審核,確保課程實用性和優質性。三年時間,課程資源建設從1.0版的教案和課件,升級到2.0版的課件和學案,再到3.0版的精品課件、精品教案和精品習作,現在已經升級到4.0版。4.0版在充分吸收前3個版本優質資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制作微課,并延伸到精準練習組卷和學業測評。我們計劃兩年內建設精品微課資源2萬余節,實現小學、初中、高中全學科的4.0版全覆蓋。目前,全市已開發優質課1.48萬節,精品微課9207節,引進課程資源213余萬份,引進中小學電子教材175套。同時,基于綜合素質評價,研發的人工智能在線學習產品正在測試,明年便可在全市中小學推廣應用。在線學習產品推廣后,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就可精準定位薄弱知識點,多維度分析學生的技能、學科核心素養等指標,實現因材施教。二是實現培訓教師“全員化”。實行“線下集中培訓”,與華中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和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成功研發出《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培訓教材》,對全市中小學教師進行全程授課。目前,全市舉辦培訓85期,累計培訓5萬人。實行“網上全員培訓”,將優秀學習課件、講座視頻等材料制作成培訓套餐,重點組織班主任、“名師”培養對象、新入職教師等人員進行遠程學習,與國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形成互補,實現教師培訓全員覆蓋。三是實現學生學習“個性化”。在“三通兩平臺”中,“人人通”最為關鍵。以“人人通”項目帶動學校、教師空間建設,讓每位師生都能自主修改空間、增減應用項目、設置公開內容,從而實現個性化需求。目前,全市共建設學??臻g1267個、班級空間2.8萬個、教師空間8.3萬個,用戶數達202.7萬人,覆蓋率達90%以上。
力促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差距,我們以“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為突破口,鼓勵優質學校組建辦學聯合體,建設了信息化“四個課堂”。一是建立城鄉精品課專遞課堂。開展骨干教師精品課示范教學,挑選200名城區骨干教師,定期錄制精品課,上傳到網絡共享平臺。利用“班班通”為鄉村教師做示范授課,發揮優質課程資源引領作用。二是建立城鄉同步互動課堂。利用智慧教育云平臺錄播互動課堂的特點,學區集團學校統籌編排課程表,結對學校同步授課,實現城鄉同步互動課堂常態化。三是建立需求定制課堂。以鄉村學?,F狀為基礎,按學科需求,進行定制服務。在云平臺數據庫,建立需求供給課堂,按照村小和教學點的需求授課。對于英語、音樂、美術等農村弱項學科,采用互動課堂的方式授課。四是建立家?;诱n堂。通過平臺發布學校通知公告,讓家長通過“智慧課堂”APP端,隨時查詢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隨時接收作業布置情況,隨時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同時,積極開展“智慧校園”創建和創客教育大賽等活動,推動信息化普及應用。目前,全市已建設智慧課堂教學班1000多個,創建市級“臨沂市智慧校園”50所,惠及中小學生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