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健康教育內容_幼兒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
學前兒童安全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幼兒安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知水平, 改善對健康的態度, 培養安全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所以幼兒園安全健康教育內容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
一、個人衛生教育
培養幼兒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對維護和增進幼兒機體的健康, 預防疾病的產生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在幼兒園中培養幼兒個人衛生習慣, 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生活自理能力。要讓幼兒自己洗手、吃飯、收拾桌椅、玩具、及各種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習慣。
2、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幼兒園培養幼兒定時飲食、規律大小便, 培養規律性的生活。
3、清潔衛生習慣. 讓幼兒養成勤洗手、勤洗頭、勤洗澡、勤換衣, 勤剪指甲,勤理發等習慣。與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時候,打噴嚏要用手帕或紙巾捂住鼻口。幼兒園老師要教育幼兒不要用手挖耳、摳鼻、揉眼,也不要將手指、蠟、筆鉛筆等放入口中。
4、學習衛生習慣。幼兒園老師要著重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繪畫、寫字、唱歌等習慣。是正確的坐姿、站姿, 注意用眼衛生,保持書籍、文具和玩具的清潔.
二、心理健康教育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意在幫助幼兒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以及增強鑒別和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讓幼兒學習適應表達情緒情感和思想技能的方法
2培養幼兒對自己和他人的積極情感
3幫助幼兒改善與人交往的技能。
4、培養幼兒形成與人合作分享的品質
5、增強幼兒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識
6、幫助幼兒發展自尊自信自主合作的能力
7、初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培養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決策能力, 自覺抵制有損于心理健康的行為.
三、營養與飲食衛生教育
對幼兒進行營養衛生教育與飲食衛生習慣的培養。教育幼兒認識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讓幼兒知道飲食中要多吃富有粗纖維的蔬菜. 培養幼兒對平衡合理膳食的積極態度, 能自覺自愿地使用各種食物不偏食、不挑食、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如飯前洗手、吃飯時要細嚼慢咽, 不要大聲說笑等, 做到不吃沒有消毒和清洗的食品,不吃霉變,腐壞的食品、不吃被農藥重金屬等污染的食品.
四、消費衛生教育
幼兒不僅有一般的消費需要和愿望, 也有特殊的消費需要和愿望。如今商品玲瑯滿目, 讓幼兒的選擇的機會很多。很有必要對幼兒進行安全健康教育, 讓他們對各種消費物品和消費服務具有初步的識別能力,能抵制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消極消費觀念和行為, 逐漸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形成穩固,健康的消費行為和習慣.
五、環境衛生教育
環境衛生教育主要是教育幼兒明白保護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逐漸產生和形成保護生活環境衛生的責任感,培養幼兒保護環境衛生的行為和習慣.
六、疾病預防和控制的教育
疾病預防和控制的教育主要是幫助幼兒懂得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有益于幼兒的疾病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 自覺遵守各種疾病的預防和保護措施。
七、性教育
對幼兒進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忽視了幼兒的性教育問題, 幼兒的人際關系就不能順利地發展; 如果回避了幼兒的性問題, 個性就不可能健全; 如果對幼兒的性問題不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甚至采取壓抑的辦法, 會挫傷幼兒的求知欲,嚴重的會影響一生的正常生活。
從三歲開始, 幼兒老師就要對幼兒的自我性別認同進行教育。五歲的時候則教育幼兒以自己的性別角色適應社會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幼兒無論在家里還是幼兒園, 無論父母還是老師。在給幼兒起名、買衣服、選玩具、安排活動等, 都應具有性教育的意義。如果在這些方面有意無意的出現倒錯, 可能造成幼兒性別認同的障礙,使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等向異性方向發展,甚至產生變態的性心理。
幼兒老師可以利用自然界的現象和日常生活的情景, 讓幼兒逐漸認識一些關于動植物、人類繁衍后代的方式, 以及男人、女人在社會中是怎樣相互幫助,相互交流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