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_情緒教育圖片
當孩子被不良情緒控制時,通常會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孤獨、焦慮等,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老師和家長們經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干什么。到底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呢?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吧!
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能夠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要在日常中教會孩子認識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我們經常會有意識地跟孩子共情,其實,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后,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只有孩子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才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存儲記憶,延長美好,也就是給好事拍照、錄像、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同時要學會分享,鼓勵孩子主動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孩子把他認為的這些小美好分享給其他人,讓他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并將這種樂趣放大化。讓孩子意識到,積極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有些懷有高期望值的家長和老師,目光通??吹胶⒆拥娜秉c大過于優點,總是能發現孩子身上各種能力的不足,卻忽視孩子的優點,如我們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并將它放大,及時給出肯定,孩子自然就會朝這些好的方向去發展。
對于孩子來說,每一次的成長對他們都很重要。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并告訴他,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么樣呢,但是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培養興趣愛好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著成熟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更多是出于內在動機,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給孩子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閑等,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它或許還能給人提供一個新的身份,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當我們做著自己愛好的事情時,就會全神貫注,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其實孩子在玩游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感覺。比如,孩子在玩時,我們問他吃不吃東西之類的話,他們通常是聽不進去的。所以當孩子可以投入地、自由地玩時,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不做情緒綁架
我們有時會跟孩子說“你那樣做,老師會很生氣”“這樣做,媽媽不喜歡”。而這些都是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傔@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教給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我們成人也是,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果我們因為跟孩子無關的事情有消極情緒,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心情不好,因為別的事情,所以媽媽先自己待一會,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練習自己去處理。他也會知道,有不好的情緒不是什么錯事。
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他們處理辦法。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如果孩子發脾氣或有其他消極情緒時,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又有麻煩了!你敢跟我對抗!我的教育怎么這么失??!你得長到多大才會!我付出這么多,你怎么能這么對待我!
當我們處于這樣的狀態,就不用指望孩子能平和下來了。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其次,要盡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情緒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決,別做不合理的掛鉤。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努力提高就是了。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并且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給孩子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能盡量給孩子多一些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學習平復下來。這樣當他自己能夠平復一次時,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會得到了一次鍛煉。
比如,當我們發現孩子有點情緒,可能會發作時,如果他不需要我們的幫助,那我們可以找個借口躲開。有時當我們離開后,孩子自己很快也就沒事了?;蛘弋敽⒆诱娴囊l作起來時,再回來看看,有時啥也不說,摸摸頭給他擦擦眼淚。幫孩子看清自己行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應,當他冷靜下來時,理智開始恢復,就戰勝了情緒。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但有很多時候,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幫孩子學習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泄消極情緒的辦法有很多,我們要幫助孩子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宣泄方式:比如打沙發、打枕頭、撕紙;傾訴法:找人聊天、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當我們引導孩子處理完消極情緒后,我們也要帶著孩子去復盤,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辦。同時,對于消極情緒,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辦法,這樣有利于化解情緒。而對于積極情緒,則盡量多去感受、多做分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