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屬性(教育的屬性是經濟基礎還是上層建筑)
本部分在考察時候是每年都必考的,并且在各大考試中都是重點部分,比如事業單位,各地區的特崗教師,還有市直考試中都是重要知識點,必考內容,考察方式多樣,會考單選題,單選題則會以例子和概念的形式考察,其次還會考簡答題,簡答題會要求簡述教育的屬性或者教育的社會屬性的方式。
一、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此概念有三個核心要素,需要與相對的方面進行區分開來,尤其是例子中需要注意。)
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區分于動物界的行為,如:小狗學會算算術、小鴨子學會游泳等。
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區分為無意識無目的的本能行為,如初生的嬰兒的吮吸反射、眨眼反射等。
第三,在教育屬于一種社會活動。
二、教育的社會屬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即有人即有教育,需要與任何社會團體組織相區分,如國家等。
2.教育具有歷史性
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教育既受當時生產力的制約,同時也受生產關系的制約。即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點。
如:古代教育內容主要為“四書、五經”,而現在的主要內容為自然科學。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教育的本質屬性(如上所示。)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教育的歷史繼承性是指不同歷史時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繼,后一時期教育是對前一時期教育的繼承與發展。具體來看,教育的歷史繼承性主要表現在:首先是教育內容的繼承;其次是教育方法的繼承。即不同歷史時期的相同點。
如:古代孔子提倡思想,因材施教、啟發式教育等現在依然提倡。
(3)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如:我國的教育水平與當前的經濟水平并非完全同步,經濟水平超前于教育水平。
2019特崗教師筆試直播課正在熱賣中,開課前僅需299元!點擊“了解更多”即可查看課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