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的教育思想,簡述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一)家世、生平及處世哲學
顏之推(公元530-約591年),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樼痤伿鲜俏簳x南北朝高門士族。其九世祖顏含,生活于兩晉,以孝而聞名于世,被東海王司馬越辟以為太傅參軍。東晉初,顏含仕宦顯達,位至國子祭酒、散騎常侍、光祿勳。其祖父顏見遠生活于齊梁之際,仕齊官至御史中丞。顏之推的父親顏協一生則游于諸王蕃府,為梁湘東王蕭繹鎮西府咨議參軍。顏之推一生仕宦頗為坎坷,出仕為湘東王國左常侍,鎮西墨曹參軍。侯景之亂時被囚送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復為蕭繹散騎侍郎、奏舍人事。北周破江陵(今湖北江陵),之推全家被擄,北周大將軍李顯慶推薦他去掌其兄陽平公李遠書翰,顏之推不愿前往,攜全家逃奔北齊,在北齊歷任奉朝請、中書舍人、趙州功曹參軍、司徒錄事參軍、通直散騎常侍、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御史上士等職。隋開皇中,被太子召為學生并終于此職。
顏含,字弘都,瑯琊莘(今山東臨沂費縣方城鎮諸滿村)人,東晉名臣。 復圣顏子(即顏回)的第26世孫。
瑯琊顏氏是魏晉南北朝沒有習染玄風而保持傳統經學的少數高門之一。
為顏氏家族奠定后世發展基礎的顏含,史稱他“少有操行,以孝聞”。他反對門閥擅政,主張振興皇權。如東晉初,時論王導為帝(晉元帝)之師傅,百僚應為降禮。顏含反對說:“王公雖重,理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這實際是對“王與馬、共天下”格局的不滿。
又顏見遠在梁武帝受禪時,不食,“發憤數日而卒?!绷療o死節之臣,如顏見遠這般人格,在魏晉南北朝確實少見。顏協為人風格嚴整,不求顯達,以有“器局”稱。這個家族“世善《周官》、《左氏》”,是一個從學術到政治、社會行為都履行儒家傳統的家族。顏之推繼承了家族這一傳統。少年時他就感到虛談非其所好,轉而還習《禮》、《傳》,”博覽群書,無不該洽,詞情典麗,在傳統經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
顏之推所生活的時代,正是門閥世族地主勢力由盛而衰,戰亂頻仍,皇權振興,南北統一日趨明顯的這樣一個時期。門閥世族雖然在社會上仍有較強的影響,但昔日的輝煌已經失去,只能籍門第、婚媾來標榜于世?;蕶嘟韬T勢力牢牢掌握著大權,“共天下”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了。一些大族往往因小事而惹來殺身大禍。同時,佛道二教在南北朝也廣泛傳播,成為世族精神依托的一個重要工具。這些無不對顏之推產生重要影響。另一方面,顏之推的個人經歷也使他比別人對那個時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一生歷梁、周、齊、隋四朝,三為亡國之人,他自己曾感嘆到:“予一生而三化,備蔡苦而蓼辛,鳥焚林而鎩翮,魚奪水而暴鱗,嗟宇宙之遼曠,愧無所而容身?!币虼?,在顏之推的思想中,少欲知足,謙虛自損的處世哲學占據著重要地位。
如他主張少言省事,認為多言多敗,多事多患;仕宦不可過二千石,婚姻勿貪勢家等等。當然,顏之推的思想比此還要深刻的多,他從歷史和現實中看到統治者如果政治腐敗,不知紀極,統治就極難維持下去。從儒家立場出發,他主張為政要仁義與刑罰并施,選拔賢才而不能僅靠門第;在經濟上他主張重農,主張士農工商各得其所,限制寺院僧尼的不勞而獲。顏之推還認為士大夫不可將“周孔之業棄之度外”而崇尚清談,士大夫必須“應世經務”,甚至要向下層人民學習。這些都是有進步意義的。顏之推晚年思想受佛學影響較大,認為“內外兩教,本為一體”,他調和儒佛,并且對靈魂不滅等深信不疑,這當是他一生坎坷經歷在思想上的反映。
顏之推一生著述頗多,有《文集》30卷等。他的名作為《顏氏家訓》,共20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王鉞稱它“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其實《家訓》的內容已遠不止家庭教育,而是更為廣泛深刻。
?。ǘ╊佒频慕逃舅枷?/p>
顏之推的教育基本思想以儒學為核心。他說“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今;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行道”、“修身”這都是儒家思想的反映。他還說:“圣賢之書,教人誠孝”,“吾每讀圣人之書,未嘗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因此顏之推把“忠”、“禮”、“孝”放到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養生篇》中他說:“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所謂“誠孝”即“忠孝”。(避隋文帝父楊忠之諱)。在《風操篇》中他說:“吾觀禮經,圣人之教。雖然他對南北風俗的差異表示理解,主張“禮緣人情,恩由義斷”,但對中土人士“骨肉易疏,不忍言族”的回答仍認為“于禮未通”。在儒家教育思想中,顏之推尤重家庭的培養。在《兄弟篇》中他將夫婦、父子、兄弟三親當作人倫之重,認為“不可不篤”;在《治家篇》中他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作為治家的基本法則??傊勒杖寮业牡赖乱幏秮砼囵B人才,是顏之推教育思想的基本目的之一,也就是他“德藝周厚”人才標準中的“德”。顏之推的教育思想也深受儒學中人性論的影響。他認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這給教育劃上了等級的標志。帝王及子孫自然屬于“上智”,從胎教到師保都有章法。廣大勞動人民自然屬于“下愚”,不可教矣。一般的士大夫均屬“中庸之人”,他們成才與否,則視后天的教育狀況了。因此顏之推對于士大夫這一階層人的教育尤為關注,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如不僅要重“德”,還要重“藝”,讀書不能死守章句,還要施之世務等等。
顏之推(531年-約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
在教育基本理論上,顏之推還強調環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性,強調幼年教育對人一生的重大影響,強調個人立志發憤是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顏之推還把自己的教育理論與大量的社會實例結合起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如關于教育的作用,他告誡士大夫“自荒亂以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將知識作為政治和安身立命的資本,確實是魏晉南北朝門閥世族賴以衍續的一個重要原因,顏之推看得是非常準確的。
?。ㄈ╆P于士大夫教育
顏之推一生歷四朝,又生活于士大夫之間,因此他對當時士大夫的生活十分熟悉,并且對士大夫的教育狀況表示了強烈不滿。他認為當時士大夫的弊端其一是不學無術,“或因家世余緒,得一介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奔词褂行W問,也是“空守章句,但誦師言,施之世務,殆無一可”。顏之推諷刺這些人是“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完全陷于繁瑣之中。其二是理論脫離實際。士大夫們手握麈尾,口尚清談,但“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他們“未嘗目觀起一坺土,耘一株茵,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三是毫無自身修養,敗壞世風。顏之推稱梁朝全盛時,“貴游子弟,多無學術。至于諺云:'“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無不燻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簷車,跟高齒屐,坐綦子方褥,憑斑絲隱囊,列器玩于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這些人上不能治國,下不能保身,每臨戰亂,只能轉死溝壑之間。侯景之亂時就證明了這一點。
顏之推對當時士大夫教育狀況的批判是深刻而準確的。從維護統治階級長遠利益出發,他提出了人才培養目標:“一則朝廷之臣,取其鑒達治體,經倫博雅;二則文史之臣,取其著述憲章,不忘前古;三則軍旅之臣,取其斷決有謀,強干習事;四則藩屏之臣,取其明練風俗,清白愛民;五則使命之臣,取其識變從宜,不辱君命;六則興造之臣,取其程功節費,開略有術”。顏之推認為這些人不高談虛論,是對國家有用的人才。盡管不能一人身兼六才,但只要具備某一方面才能,也就是當之無愧的。如何培養出這些人才來呢?顏之推提出從“德”和“藝”兩方面著手,也就是所謂“德藝周厚”。從“德”的方面看,士大夫必須學習儒家的基本理論以“修身慎行”,從而達到“體道合德”的“上士”境界。儒家基本理論不外忠孝禮義,顏之推深信不悔,即使“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氓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笆看蠓虻牡赖陆逃龔挠啄昃鸵_始,”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敝挥芯邆渖詈竦摹暗隆钡男摒B,士大夫才能立身行正,貫徹到實踐中去。顏之推晚年信佛,他把佛教的“五禁”與儒家的“五?!毕啾雀?,他說“內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信,皆與之符。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淫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以儒家思想來教育士大夫,是與魏晉南北朝門閥地主的利益及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但在顏之推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僅有”德還是不行的,顏之推認為“藝”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謂“藝”就是要有真才實學,要有一技之長。顏之推在這方面提出了許多理論和具體方法。
首先要勤奮讀書。他說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因此“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而“使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一些士大夫整日交游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情裁衣也。顏之推認為社會上雖然有些人才兼文武,但卻身無祿位,妻子不免饑寒,但金玉終勝于木石,所以“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于無學之富貴也?!边@實際是對當時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有力批判。勤于讀書還要戒驕,一些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盛氣凌人,還不如不讀書好些。
其次顏之推認為讀書人要務實,要學以致用。他認為讀書需得其要領,即使圣賢之書亦如此,“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義”,這簡直是浪費光陰。更有甚者飽讀經書,滿腹經綸,“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讓他去斷一個案也斷不清,去管一個縣也不知從何下手,造屋也不知楣橫棁豎,種田也不知稷早而黍遲,這種人在社會上是被人看不起的。因此他認為讀書人最起碼要寫得一手好字和文章。此外,算術、醫術、琴瑟、博弈、兵射、投壺這些學問也要懂一些,一則可以保健,二則可以娛心暢神,在實際生活和交際上是有用的。但這些東西只能偶爾為之,不可作為立身之本,這也反映了他作為一個世族地主,從心底里是看不起技藝的。
第三,顏之推還認為士大夫還應向下層人民學習,不能輕視勞動生產,這是他教育思想中閃光的一面。他提出讀書的目的是開心明目,利于行。不僅古往圣賢值得學習和仿效,而且“農工商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無不利于事也?!彼J為士大夫須知稼穡之艱難,從耕種到收獲,不知要經過多少人的辛苦勞動,那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呢?顏之推還對當時士大夫褒衣闊帶,迂誕浮華,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體弱,不耐寒暑等等丑惡現象進行了揭露和批判,體現了他教育思想獨到而積極的一面。
顏之推對士大夫的人品教育也很重視。他說“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如果書案狼藉,任蟲蛀鼠咬,童幼亂畫,風雨毀傷,是一件不道德的事。他提出“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這是做人的起碼準則,不可忽略。針對當時一些士大夫“須求趨竟,不顧羞慚,比較才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的狀況,建議他們“守道崇德,蓄價待時”。這些對糾正門閥世族所敗壞的士風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ㄋ模┘彝ソ逃枷?/p>
由于官學的衰微,魏晉南北朝時期家庭、家族教育十分興盛。特別是門閥世族為維持門第不衰,對此尤為注重。因而關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在這一時期頗為豐富。顏之推的家教思想在其中具有代表性。
顏之推認為家庭教育應及早進行,甚至從胎教開始。他說:“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雖然一般人做不到這一點,但也要及早進行,“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币簿褪莾和瘎偰芊直嫱饨缡挛锏臅r候,就要加以誘導。為什么家教要及早進行呢?顏之推認為“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所謂“專利”即能精神專一,不像成人那樣諸事煩擾,心難寧靜。他引用孔子的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以及民間俗語“教婦初來,教子嬰孩”作為理論根據。人在幼年時期,童心未泯,天性純真,可塑性極大,對新事物也特別容易接受,抓住這一時期進行教育,不僅是教育的最佳時期,而且可為一生事業奠定良好基礎。
這些與現代教育理論也是相吻合的。
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行為和教育方法對子女的成長影響很大。父母必須把愛子和教子結合起來,“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切忌“無教而有愛”,如果“飲食運為,姿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這樣放縱孩子,恣其所為,終究是害了孩子。因此必須從小樹立孩子的是非觀,該嚴則嚴,要愛得其所,愛得有方。他還說:“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边@是他對歷來家庭教育的總結,賢俊的孩子固然讓人疼愛,但頑皮愚笨的孩子也應得到一份憐惜,偏愛孩子不是有益于他,而是害了他。
為了教育好孩子,訓督乃至體罰是需要的。父母對孩子要有威嚴,“使為則為,使止則止”。顏之推把嚴教和治病相比,他說:“當以疾病為愈,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愿苛虐骨肉乎?誠不得已也!”如果不用體罰,則“笞怒廢于家,豎子之過立見?!闭\然,這種以體罰的形式來教育孩子,是父權家長制的產物,是封建教育思想中的糟粕,應予摒棄。
顏之推認為環境對家庭教育也有影響。環境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是周圍環境,顏之推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倍情L輩的風范,“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長輩的言行舉止可以直接影響到晚輩。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有利于人的成長,這也是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
顏之推也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中對子女技藝的教育,認為“人生在世,會當有業”,士農工商兵皆為一業,不可以隨便輕視。甚至語言教育顏之推也很重視,認為教育子女學會正確、通用的語言和語音是父母的責任。他說:“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云為品物,未考書記者,不敢輒名?!弊詈?,顏之推還提出要教育子女有遠大志向,要勤奮努力。顏之推例舉北齊一位士大夫曾說“吾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边@種卑躬屈節,連本民族文化都一概拋棄,以求一官半職的人實在可恥,顏之推切誡子孫勿去仿效。顏之推指出唯有遠大志向,才能經得起磨難,成大器,而“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比说膶W習尤如春華秋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只有經過艱苦的勞動,才能有收獲。
顏之推本人一生雖不曾介入具體的教育活動,但他們不失為我國六世紀末一位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不僅抓住了那個時代教育的弊端,對士大夫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而且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也提出了許多可供借鑒的思想。
他認為,第一,學無遲暮。有的人人生坎坷,失于盛年,但“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指出“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睔v史上的名人如荀卿、公孫弘、朱云、皇甫謐,都是后學而成大家的榜樣。第二,博學和專精。顏之推認為學比不學好,博學比少學好,但是古人所說的“多為少善,不如執一”的道理也是正確的。他說近世有兩人被稱為朗悟士,“性多營綜,略無成名,經不足以待問,史不足以討論,文章無可傳于集錄,書跡未堪以留愛習”,其它諸如卜筮、醫藥、音樂、鮮卑語、煎胡桃油等等莫不一知半解,但皆不精通。顏之推認為這非??上?,憑他們的個人才能“若省其異端,當精妙也”,不至于成為一個雜家。第三,眼學。所謂眼學即要眼見為實。他說:“談說制文,必須眼學,勿信耳受。江南閭里,士大夫或不學問,差為鄙樸,道聽途說,強事飾辭?!彪m然知識不可能都由直接經驗獲得,但顏之推針對當時士大夫言談虛闊的風氣,提出眼見為真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第四,切磋。顏之推認為學習絕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過程。必須經常與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睂懳恼乱惨@樣,他說:“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載,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
這些思想都是我國教育思想史上的寶貴財富。如果我們剔除糟粕,取其精華,許多東西至今仍有珍貴的價值。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后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