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伐教育登錄平臺—新步伐教育登錄平臺是誰家的搞的啊
目前,人工智能已經融入匯文中學的日常教學,深入每一堂普通課程,成為老師傳道授業的有力助手,為傳統教育帶來全新體驗
讓中小學階段學生了解智能機器的基本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感知能力、交互能力、推理能力等,進而理解人工智能處理問題與人類的異同。在此基礎上,掌握簡單的人工智能應用,激發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應該是學生培養的重中之重
未來,能夠基于學生需求靈活運用人工智能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教師,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教師
隨著知識獲取越來越容易,“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或將被取代,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創新能力,將是未來工作和生活中的核心競爭力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白佳麗 張建新
4月8日,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到明年年底或者2026年,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能將超越人類的智力,比最聰明的人還聰明。
人工智能大潮襲來,教育必然變局與新機并存。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此前表示,對教育系統來說,人工智能是把“金鑰匙”,它不僅影響未來的教育,也影響教育的未來,這里有機遇也有挑戰。
今年,我國“人工智能+中小學教育”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2月,教育部公布184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單,旨在通過基地試點,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3月,教育部發布4項行動助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
中小學該怎樣面對這場技術帶來的變革?人工智能將怎樣賦能教育?AI時代又需要怎樣的人才?
人工智能扎根中小學課堂
在我國不少中小學的課堂上,人工智能的身影已經開始頻繁出現。
作為教育部此前公布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之一,天津市匯文中學里,人工智能教育已有多樣實踐:語文老師將人工智能“提煉”出的文章“關鍵詞”與學生的“關鍵詞”進行對比,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如何獲取“關鍵信息”;課堂“智影人”,不僅可以播報前一天的課程重點,還可以對學生的英語朗讀水平打分……
天津市匯文中學校長璩巍介紹,匯文中學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經歷了三個階段,這與不少中小學的探索路徑頗為相似。
2017年起,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組建了“匯文奇點”科技項目社團,吸引少數對人工智能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其中,并開始嘗試參加機器人等相關競賽。在這一“萌芽”階段,學生和老師都是靠自學入門。
經歷了幾年的“自由發展”,2022年,匯文中學決定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爸行W人工智能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們知道機器人能下棋、在流水線工作,更要讓學生們體驗簡單的編程等環節,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辫澄≌f。
隨后,“匯文奇點”項目正式被列入學校課后托管服務,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學校還專門打造了以VEX機器人、無人機、大疆機甲大師等為中心的科技創新項目課程,豐富人工智能教育形式。
歷經多年積累,匯文中學硬件設施不斷升級,師生對人工智能也有了基礎性認知,學校人工智能教育實踐的第三個階段悄然到來。
“目前,人工智能已經融入匯文中學的日常教學,深入每一堂普通課程,成為老師傳道授業的有力助手,為傳統教育帶來全新體驗?!币娮C了這一過程的學??苿撝行呢撠熑藢幷狰櫿f。
在教育部公布的另一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建設有天津市第一個中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以及功能完備的STEAM實驗中心、3D打印教室、機器人探究教室等。
走進這座頗具科幻色彩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人形教育機器人、小型步態機器人,正在與學生們互動?!拔覀冊诟咭?、高二年級開設了人工智能相關的校本課。高一年級側重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體驗和簡單人工智能技術實踐,高二年級則主要基于樹莓派開發簡單的人工智能項目?!蹦祥_大學附屬中學信息技術老師孫麗萍介紹。
不僅在天津,越來越多地區的中小學開始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基于人工智能的聽說系統融入了英語課堂;在浙江,Pepper機器人走入大中小學校;在福建,教師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人工智能技術,了解學生興趣點和知識薄弱點,提高大家的參與度……人工智能正在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和教育工具。
天津市匯文中學學生正在機甲大師課堂上研究機甲大師工程車的“抱爪”(2023年5月攝) 受訪者供圖
“誰來教”“教什么”仍需探索
從大語言模型到文生視頻軟件,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創新與變革。比爾·蓋茨預測,2024年起將出現人工智能創新浪潮,迎來人工智能下一個質的飛躍,未來幾年健康和教育將發生重大轉變。
如何更廣范圍、更高質量地開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成為當下我國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命題。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認為,未來,能夠基于學生需求靈活運用人工智能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教師,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教師。
不少受訪中小學負責人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師資仍需要進一步補充,現有教師觀念轉變也尚需時間。西部地區一名中學校長坦言,“目前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數量有限,只能讓其他科目的老師兼職?!?/p>
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啟動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展先行探索,并進一步擴大試點規模。試點工作已成為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在機制建設、推動教師教育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河南省于2023年提出了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提升行動等“五大行動”,整合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力量等資源,通過聯合聯辦等多種方式,逐步實現每校不少于2人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師配置,打造滿足全省人工智能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是人工智能教育到底應該教什么?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缺乏全國統一的系統化、專業化和實用性的人工智能教材,同時,人工智能技術迭代快速,教材內容、教材設備的更新也應盡量同步,才能讓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技術接軌。
在一線實踐探索多年的南開大學附屬中學信息處主任王賡認為,讓中小學階段學生了解智能機器的基本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感知能力、交互能力、推理能力等,進而理解人工智能處理問題與人類的異同。在此基礎上,掌握簡單的人工智能應用,激發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應該是學生培養的重中之重。
針對這一問題,從國家到地方也在進行有益探索。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將人工智能作為課程內容。深圳去年公布的《深圳市義務教育人工智能課程綱要》,梳理了適合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的人工智能知識模塊,提煉了各學段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總結了重難點內容的教學提示。
讓學生面向未來全面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各國也開始紛紛加大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力度。
英國政府去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不少英國老師會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以節約時間。老師會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批改作業、給學生寫郵件、寫評語、在社交媒體發帖子等。
此前,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發布的《最終報告》中,提出對改革課程進行立法,分別在初高中開設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原理必修課并納入考試范圍。加大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基礎教育投資和技能再培訓投資。
韓國是較早開展K-12人工智能教育的國家之一。2022年,韓國的計算機科學課程最新一輪改革重點就是加強人工智能教育。其中,小學實用技藝課程和初中信息學課程涵蓋了更多人工智能相關內容,高中還專門開設人工智能基礎等選修課程。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此前公開表示,要讓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面向未來,成為更有競爭力、想象力、創造力的新人類。充分利用通用大模型對現有的教學方式和工具進行升級,建設多學科智能教師助手,優先從數學、科學、信息科技、語言、心理等學科入手,賦能因材施教,助力“五育”并舉,推動教育優質均衡與高質量發展。
“未來的中小學,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通過創新的方式培養其創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辫澄≌f,隨著知識獲取越來越容易,“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或將被取代,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創新能力,將是未來工作和生活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創新的教育方式,激發學生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趣和學習熱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索精神。
王賡認為,在智能時代,中小學教師也需要成為教學創新的推動者和引領者,不僅要掌握傳統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還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技術與發展趨勢?!爸鲃訐肀斯ぶ悄?,才能不斷促進教學進步,讓學生面向未來全面發展?!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