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教育保險排行榜(少兒教育保險排行榜前十)
這些年跟寶媽寶爸交流下來,我發現給孩子配置保險,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是:
糾結到底買哪個好?
其實為人父母,肯定想給孩子最好的,
有的人糾結性價比,倒不是說舍不得錢,而是孩子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奶粉、尿布、衣服、玩具等,這些都是非常高頻的需求,花錢如流水。
相比不確定的保險,則希望能省一點。
買復雜的非標產品,消費者不太好做判斷,所以經常要看品牌、名氣或者背書,
比如某個知名科室的醫生,某個打過大官司的律師,
保險則是人壽、平安等大品牌。
可大品牌價格貴,看到網上保險便宜,保障好像也還不錯,
這時候就會糾結,到底選哪個?
假如一份保險不僅有大品牌,而且價格便宜,那一定會毫不猶豫下單。
可甘蔗沒有兩頭甜,大品牌就是存在溢價,
一樣的房子,一樣都是鋼筋水泥建的,為什么萬科的要貴很多?
說說我的看法
市場上有200左右家保險公司,一般人知道的不會超過5家,就算有垃圾公司,也不至于全部是的。
此時做信息篩選,需求分析就很重要了,前面我寫過不少,這里就先不展開。
另外有個好消息,
一些大公司開始放下身段,推出平價產品,讓更多老百姓買得起,比如下面要說的平安小頑童。
壞消息是產品在特定渠道,而你不一定知道,
什么意思?
在一些信息不對稱的地方,比如三四線城市,依然以傳統產品為主。
而網上的支付寶、京東等互聯網平臺,年輕用戶愛研究,接受能力強,針對他們推出性價比高的產品。
總結一下:
1、網上也有大公司的好產品
2、小公司的產品不一定差
3、信息需要篩選,需求要先分析
好了,
接下來上干貨,看看具體如何配置保險。
大部分的配置思路是三大基礎險種:醫療+意外+重疾。
這里還有其他幾種分法,順便介紹一下:
1、保大(如百萬醫療)+保?。ㄐ☆~醫療)
大的小的都有了,這種思路也可以。
2、保疾?。ㄈ玑t療險、重疾險)+保意外(意外險、熊孩子險)
對于孩子風險無非是生病和意外,也可以這樣來。
下面我按險種來具體分析:
1、醫療險
醫療這塊有不同的分法:
一般常見的分為門診和住院,這個大家都能理解。
對應的是門診醫療險和百萬醫療險。
但有時候情況比較復雜,比如:
想要一款產品既能保門診也能保住院(如中高端醫療);如果產生小額的住院費用在門診和百萬醫療的空白(如小額醫療)。
所以產品我覺得分成兩類比較好
一類是小額報銷,對應:門診險+小額醫療
一類是大額報銷,對應:百萬醫療+中高端醫療+惠民保
1.1 門診險
推薦華泰暖寶保超能版。
注意疾病門診這里,有100元免賠,擴展自費藥,但是有比例限制,
另外還帶住院和意外保障,屬于比較綜合的,什么都有,但每一項不是最全面的。
沒辦法,保險公司要控制成本,產品算比較有誠意了。
另外支付寶上有款門診險也可以看看,
門診我的看法是可買可不買,畢竟幾百幾千算不上大風險。
1.2 小額醫療
小額醫療外行人看起來有點吃力
初一看也是啥都能保,但啥都不精。
它的核心在我看來,是彌補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
就報銷一萬的住院費用,然后剩下的就交給百萬醫療了。
不過單賣這個責任成本上有壓力,加上賣點用戶不一定理解,所以就又帶上了一堆附加責任。
從保障責任來看,小醫仙2號和平安萬元護3號更好一點。
這兩款都算知名IP,售后理賠效率高。
差別在于:
小醫仙2號勝在社保外費用,能報銷80%,加上多一個意外門診責任。
萬元護3號則是老產品升級,社保外報銷60%,社保內經社保報銷可達90%。
另一款平安希望之星,性價比我認為高很多。
雖說定位是學平險,
但它把意外+小額醫療結合在一起,并做到了極致。
說一個小細節
比如小醫仙2號,自費藥要求先經過社保報銷,這在實踐中就很矛盾,都說了是自費藥,社保還怎么報?
但平安希望之星,無論是意外醫療還是疾病住院,
寫的是無論是否經過社保,均按照約定比例報銷,
且不說比例高低,至少沒有扯皮地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從理賠的角度來說很用心。
1.3 百萬醫療險
先說一下,現在大家都比較關注保證續保,選6年的還是20年保證續保?
前幾天我寫到,一年期的尊享e生,產品第9年了,依然穩定續保。
而6年保證續保的超越保卻已停售。
這不是單純的看字面有幾年保證,感興趣的可以看看的之前的文章。
說回產品,
1年版的比較推薦尊享e生
既是百萬醫療開創者,也提供持續的更新換代,同時續保還穩定。
6年版的推薦好醫保,
最大的亮點是沒有外購藥清單,就是不限制用藥種類,這可是中高端醫療才有的,用到的時候超級管用。
20年版的這幾款都是大公司,產品其實都差不多。
重點不在保障責任上
比如好醫保健康告知寬松,適合身體有點問題的朋友,不足是需要自助購買,缺少服務。
金醫保價格相對便宜,還有無理賠降低免賠額和家庭優惠,不足是健康告知相對嚴格。
我自己的話,因為身體還算健康,第二年出了新產品就換更好的,同時有多份百萬醫療兜底,所以選擇更靈活自主。
不過非專業人士,不建議這樣。
1.4 中高端醫療險
前兩天的文章中,寫到如果給我自己買,我會這樣考慮:
首先相比我之前的百萬醫療險,哪些沒有保障到的,可以來補充。
比如0免賠額、門診責任、特需國際部等。
接著對照實際中,我去醫院的情況,哪個適合我,
比如孩子可以帶個門診,大人的話考慮0免賠,老人的話需要就醫綠通等增值服務。
選擇好以后,最后對比一下價格,
看看哪個性價比更高。
比如我選安盛卓越馨選,普通版三,0免賠,其它都不附加
一年723元
我的需要是住院就能報銷,不像百萬醫療還有1萬免賠額。
如果買百萬醫療,金醫保我是334元。
多了389元。
加一份小額醫療差不多也是這個價。
但中端醫療的好處明顯:
不用分開買多個產品,更便捷,
包括第二年續保,不僅方便,產品穩定性也不錯,因為小額醫療一般是獲客產品,經常第二年就停售。
然后中端醫療的報銷范圍更廣,以及增值服務體驗更好。
1.5 惠民保
因為身體、年齡等原因買不了百萬醫療,就買惠民保,
這里我比較推薦全國版的惠民保,這篇文章寫的比較詳細:
最寬松的百萬醫療,0-80歲都能買!終于找到了
2、意外險
孩子的意外險我建議單獨配置。
雖然前面的中高端醫療也可以解決意外,但仍然有不可替代的部分,且可以疊加賠付。
我比較推薦的是平安小頑童系列,目前已經升級到最新的小頑童5號
不需要幾百幾千,買個最基礎的68元即可。
這里的意外醫療,
不管是看門診和住院都能報銷,而且還不限社保范圍,就算你不用醫???,或者用的什么進口藥、自費藥也都100%報銷。
升級之后還能看私立醫院。
不過私立醫院掛號費限200元/次、床位費限200元/天,想要去和睦家等高端私立的,單次掛號費一般在千元以上,床位費更是大幾千。
如果習慣去公立醫院特需部或高端私立醫院的,
可以選擇美亞寶貝無憂2023,可覆蓋公立醫院特需部及私立醫院,
掛號費限額比小玩童5號高,
當然,如果都想要。
可以選擇平安小頑童5號+美亞寶貝無憂,既可以保意外傷殘保障提高至100萬保額+,同時也能滿足特定意外醫療就醫訴求。
3、重疾險
小孩重疾險市場上有兩種思路:
一種是買保70歲/終身;另一種是,買保障30年的少兒重疾險。
買保70歲/終身,優勢是保障時間更長,保障更全面,但保費也會貴一些;
保障30年,保障時間短,保費很便宜,到期還能買當時市面上更好的重疾險產品;
它的風險是,30年保障到期,有可能因小孩健康狀況發生變化,導致買不了新的重疾險而失去保障。
我覺得兩種是辯證統一的,
首先,一份終身的重疾險是每個人都要打底的,一份合同終身不變,價格也不變,不受任何影響。
其次孩子買保險很便宜,50萬保額終身也才2千塊左右。
短期30年的,建立在終身的基礎上會更好一點,
比如增加保額,比如30歲之前,孩子生病,大人要照顧孩子,影響的是整個家庭,需要的花費也更多。
具體產品方面:
少兒重疾險,目前比較推薦青云衛2號煥新版和小青龍2號。
兩款產品性價比都不錯。
但對于線上或者還不太了解保險的伙伴,青云衛2號更適合。
背后保險公司是招商仁和,妥妥的國資背景,大股東、二股東均是央企。
差不多就這些了
最后分享一下我給孩子配置的方案
0歲男孩,配齊保障,一年1988元。
我的規劃是這樣的:
孩子現在剛出生,先在第一時間把基礎保障配齊。
等到3歲的時候,考慮換平安希望之星(學平險),比較綜合全面,一份可以涵蓋上面的小額醫療+意外
醫療的話考慮換成中高端,帶特需的,希望看病的時候不要排隊,買的核心是醫療資源。
重疾險的話,上面是定期30年,3歲那時再加一份終身的。
怎么說呢,保險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動態調整的。
思路供大家參考
最后
保險咨詢、方案定制,可以咨詢豆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