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雞湯文—教育雞湯文案
這兩年,雞湯文的風評每況日下。
如果有人在朋友圈、空間、微博上發一些心靈雞湯,就會招來一堆人評說,處處都是嘲諷之意。
為什么人們越來越反感雞湯?
有人說,現在的雞湯文就像瘟疫般蔓延,越來越多的公眾號在推送同樣一篇文章。只消看一眼標題,就嫌棄地在屏幕上劃開老遠。
也有人批判,雞湯文就像垃圾食品,滿足口腹之欲卻毫無營養。
很多都是講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然后告訴我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它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卻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問題該發作的時候還是會發作。
電影《后會無期》的海報標語寫道: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漸漸地,人們開始反感那些有些華麗包裝,卻無法告訴自己如何去做的道理。
甚至很多人寧肯飲下一碗毒雞湯,因為它至少真實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毒雞湯好比真小人,而心靈雞湯像是偽君子。
家庭里的“雞湯式”說教
雞湯大多是說教的,而我們內心對于說教是反感的,就像叛逆期的孩子一樣。
我忽然想到,平時教育孩子經常講不通道理,是不是也是這個原因?
因為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很多說教也像是心靈雞湯。
很多孩子從小到大,父母總是這樣給他們打氣:“你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才會有出息,才不會像我們這么辛苦?!?/p>
可是,在孩子心中,怎么才是有出息?當大官?賺大錢?還是讓父母高興?
孩子依舊在困惑,自己到底為了什么而學習。
說教和教育之間的差距大概就在于此。
孩子怎么才會聽進去你說的話?
教育是不排斥說教的,教育孩子,“說”是一種重要方式。但是要想讓孩子接受說教,必須做到:
說得有理。道理正確,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符合孩子實際。說得有力。話語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生動、形象,有實際例證。說得精要,不啰唆。重要的內容可以重復,但不能啰唆。說得適時。不能盲目地有機會就說,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孩子最煩家長天天說,不分場合見面就說。
相比“言教”,“身教”才是上策
有一句俗語說得特別好:“孩子是家長的影子?!?/p>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響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家長在求知方面就應有積極的表現。
如果你光要求孩子,自己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孩子的學習勁頭兒就不會足。
要求孩子有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按時起居,整理床鋪,打掃房間,講究衛生。
有了身教的基礎,再加上有理、有力、有節的說教,家庭教育一定不會再是雞湯味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