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教育質量(優勝和學大哪個好)
(作者楊三喜,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青年時事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前不久,優勝教育爆出退費難風波,北京等地多個校區人去樓空。家長遭遇退費難,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有人估算,僅北京校區應退費就可能達上億元,全國范圍內則更多。近日,優勝教育官方微信以該公司創始人陳昊之名發布《一個近20年教育行業創業者的致歉信》,《致歉信》中將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歸結于疫情下的錯誤決策,在致歉信中表示他將“負責到底”,并呼吁馬云、馬化騰等人支持。
優勝爆雷以來,陳昊已經多次道歉,就在不久前的11月2日,陳昊已經通過直播進行過一輪道歉。但是不管是表態承擔責任,還是不斷道歉、展現悲情,都解決不了問題。對于不少家長和網友來說,這不過是一種表演。而將爆雷的原因歸結于疫情期間的決策失誤,也有推卸責任的嫌疑。優勝教育在疫情期間的營收僅為平時的三分之一,疫情確實帶來了影響,但優勝教育走到今天這步,疫情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從2019年下半年以來,優勝教育在全國各地輿情頻發,涉及培訓退費難、辦學不規范、拖欠員工工資等諸多方面,其資金鏈的問題在那時就已經浮現。
2018年出臺的《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課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三個月費用。但在現實中,這一規定卻執行困難,很多線上、線下的培訓機構已經在悄悄“越線”。培訓機構在推銷時就會強調一次一年學費能夠享有的多種優惠,甚至在產品設置上就沒有低于三個月的課時選擇,這種現象在很多線上機構更加泛濫。家長在校外機構面前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更容易被課程優惠吸引,甘冒風險一次性購買長期課程。而監管的缺失也導致培訓機構有恃無恐。
作為一家有著20年歷史的老牌培訓機構、k12領域的領頭羊,優勝暴雷的根本原因在于盲目擴張以及不規范辦學。它在沒有嚴格執行相關預收費的規定的同時寅吃卯糧,將預收費當作確認收入進行不恰當擴張。擴張之后,教學質量和管理跟不上,形成擠兌。優勝教育從2012年開始推出即“直營+加盟”模式并急速擴張,在全國一度擁有上千家校區,1.2萬余人全職員工及近萬兼職員工。但正是因為發展過快,接近50%的校區不符合國家相關規范,被迫重新選址裝修,許多校區出現現金流問題。從2019年開始,很多加盟商由于經濟壓力開始“甩鍋”學校。今年2月-10月,優勝教育總部單方面接收的校區超過80個,成為壓垮優勝的“最后一根稻草”。
走到這一步,陳昊能否上演“真還傳”還很難說。但無論如何,學生以及家長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輸家。報道中,有些家長甚至賣掉了房產,預付了幾十萬學費。一些家長因為信任優勝這家老牌教育機構,甚至沒有索要發票。與此同時,孩子的學習輔導,也必定要落下,其中的機會成本很難彌補。
為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有必要提醒廣大家長在校外培訓機構的營銷套路面前保持理性,慎重選擇、量力而行,防范風險;校外培訓機構也應自律,遵守預付費管理、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吸取優勝教育盲目擴張的教訓。此外,銀行、金融部門、教育主管部門等更應完善預付費管理以及資金監管的機制,及時發現風險,保護好消費者的權益。
最近,杭州市教育局就聯合六部門發布文件,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應在本市范圍內選擇1家銀行,開立唯一的培訓費資金專戶,并需報教育局備案,當校外培訓機構專戶出現異常情況時,相關銀行應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發出風險預警通報。而教育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也印發了通知,要求重點針對各類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機構利用合同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進行為期一年的集中整治。加強監管,完善教育治理,類似培訓機構坑家長的鬧劇才能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