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術教育—傳統美術教育的特點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獨具情懷的少兒美術教育
耳朵人藝術由當代藝術家田太權創立于2011年,主要面向4-12歲適齡兒童,進行以藝術素養、思維開放、自由創作為主導的藝術教育。
耳朵人藝術的教學理念: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這與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中國美術教育家豐子愷秉承的理念不謀而合,都認為畫畫是每個小孩子的天性,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想象力與創新探索的能力。
當代藝術家,耳朵人藝術創始人田太權,一直致力于將當代藝術與兒童美術教育相結合,因為當代藝術本質是創新,是創造。耳朵人藝術把當代藝術實驗性融入兒童美術教學,鼓勵學生隨心創作,打破了傳統美術基礎教育中,以技法、畫法為主導的美術基礎教育。耳朵人藝術不教素描、不臨摹范本,而是用獨創的《改變繪畫》等課程,鼓勵孩子邊畫邊改變,培養孩子改變意識,提升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孩子們的內在潛能。
獨具開創性的教學體系
耳朵人藝術的教學體系由藝術啟蒙、改變繪畫、自由創作三大板塊組成。藝術啟蒙培養藝術素養、完善人格,改變繪畫培養改變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自由創作培養孩子自由意識、個性意識。
2018年耳朵人《原生藝術》作品展場館
在藝術啟蒙課程中,讓孩子們能夠認知世界文明國家那些最深刻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和藝術家背后的故事,將極大激發學生對學生藝術的熱愛。不僅提升孩子們的藝術認知和藝術修養,同時將極大地豐富孩子們的視覺經驗。這些豐富的視覺經驗,在孩子們創作的時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在改變繪畫課程中,打破傳統繪畫觀察方式的還原對象,采用改變對象的繪畫觀察方式。每次課程通過播放原創的《改變繪畫》,強化、啟發孩子們的改變意識,并引導孩子們實際操作《改變繪畫》。一個孩子經過連續幾年《改變繪畫》的訓練,改變意識一定會深植于心。
在自由創作課程中,耳朵人鼓勵把畫畫的自由還歸于孩子自己。在耳朵人藝術的數年教學成果中,孩子們都可以隨心創作,無論作品的個性、靈性,作品的想像力、創造力,包括傳統教學最看重的技能、技法都出類拔萃,其原因正是將繪畫的自由還歸于孩子。
耳朵人藝術獨具開創性的教學體系,引導孩子對事物主動探索、發現、思考,讓有藝術天賦的孩子不被埋沒,讓孩子在學到美術知識的同時,培養審美能力。
獨具特色的教學場景
耳朵人藝術不僅在教學體系上自成系統,在實際教學場景中也獨具特色。主要表現在孩子畫畫的狀態、教學的場景及畫面的表現力,這些,讓耳朵人藝術與傳統少兒美術培訓機構區別開來。
耳朵人藝術孩子們自由創作
靈活多變的狀態釋放孩子天性
在耳朵人藝術的課堂上,孩子畫畫的狀態靈活多變,有時不需要打草稿,提筆就畫,如行云流水一般,有時又天馬行空,盡情釋放想象力,想到什么就畫什么。在耳朵人藝術,一直遵守著:“畫什么內容用什么形式畫,由孩子自己決定”!在耳朵人藝術學習的孩子,畫的好不一定畫的像,畫的像不一定畫的好,因材施教,不以臨摹或畫的像不像美不美的成人角度去審視。
情景化教學啟發孩子興趣
不隨老師亦步亦趨的課堂上,老師通過表演教學、演示教學、情景教學去啟發、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和創作激情。耳朵人藝術創始人田太權認為:美術老師的過度干預,過度教技法、畫法,反而會破壞孩子天生的藝術感覺。
風格迥異的個性化作品
兒童繪畫最大的特征是把現實和想象相融合,耳朵人孩子的作品,不是老師主導的樣板畫、模式畫、主題畫和包辦畫,這些作品是孩子畫的自己內心世界,是成人視角下難以理解的奇花異草,是抽象與具象的結合。如果一個美術教育機構,只一味的追求孩子畫面效果完美,那只是為了迎合了家長的認可,忽視了過程的錯誤教育,那么他就是錯誤的導向。
耳朵人藝術學員部分作品
立足當下,擁抱變化
2019年耳朵人藝術開啟線上業務拓展,讓全國各地的孩子足不出戶,便可體驗到同等線下的美術教學。耳朵人意在打造國內專業化少兒美術直播教學軟件,以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以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美術教育理念的傳播,從藝術啟蒙、觀察能力、改變思維到自由創作,全面構建多層次的美術教學,采用領先的視頻流媒體技術和語音點評技術實現交流互動,通過整合視頻、演示、指導等多個學習環節,實現老師個性化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沉浸式高效參與學習,幫助學生提供藝術修養和美術創作能力。
正是這樣與眾不同的少兒美術教育模式,歷經近十年時間精心打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關注到耳朵人藝術的獨特教學形式。耳朵人藝術的學員也從重慶本地,發展到覆蓋中國、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蘇格拉底說過,“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耳朵人藝術正引領少兒美術教育回歸美術教育的本質,讓兒童回歸本有的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