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教育 > 考試信息 > 正文

    新浪家庭教育,全市新家庭教育網絡直播課

    爸媽不學習,養娃兩行淚!為人父母的你,是否曾發自靈魂地困惑:孩子的各個階段,有哪些必報興趣班?如何避開那些“渣班”?五花八門的少兒英語班如何抉擇……本文摘選自新浪教育家長課下分享。

    分享嘉賓:蘭海

    新浪家庭教育,全市新家庭教育網絡直播課

    從社會學的角度,每一個家庭背后的社會發展和變化,從農村到小縣城,到一線城市,有富豪家庭、海歸家庭,留守兒童家庭,農村家庭。在中國發展的大背景下,每個家庭的痛點是有規律的,是一模一樣的。

    “教育規劃”是中國家長目前最亟需關注的。中國各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理性思維和理性判斷,我們對于很多事情,更容易去相信別人告訴的經驗。而在中國整個教育環境下,很多父母為孩子進行教學、教育規劃時,會沒有自己的理性思考。我們最消耗不起的是孩子成長的時間,甚至有一些關鍵點在孩子個體發展規律上還沒有被實現,就已經被耽誤了。

    01

    教育規劃基本原則:符合規律、合作、從自己出發

    ■ 一個“教育規劃”的失敗案例

    我在德國讀書時,有一天老師找我說:“蘭海這邊有一個案例,需要你幫助一下你的同胞?!蔽艺f:“什么事?”原來,那個孩子已經在德國讀預科了,他的家里經濟條件很好,他在很小時就被送到德國。我沒有搞明白(家長)為什么送他去德國?但就在孩子讀預科時,家庭破產了,沒有錢,父母就說“你回來吧”。

    當時孩子已經在德國學習了6年,在規劃出現問題父母讓他回國時,他完全接受不了?!拔一貒趺崔k?難道還要和別人一樣參加高考嗎?怎么考呢?”孩子的整個心理狀態發生了變化。

    很多人問我,蘭海!你覺得現在孩子應該讀國際學校還是公立學校?什么時候適合出國?我都會倒過來問他,你希望你的孩子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成為什么樣的人?

    合理的教育規劃,一定要匹配父母的家庭狀態

    有一個特別實際的問題,要問每一個人,我們有多少資源可以投入到孩子身上?資源包括錢、時間……所有的成本,這是需要去考慮的。比如在美國讀書,最近幾年學費增長得非???,每年會增長10%,雖然去美國讀書,學費計算一下30-35萬人民幣,如果加上孩子的往返的機票,在國內還要學其他學科。如果一個家庭拿出50萬并不很輕松,我會建議他不要讓孩子去美國了。你會逼自己很緊,過高占比的家庭資金投入到孩子教育上,也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教育規劃不僅僅要考慮,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還一定要匹配父母的家庭狀態。至于我們選擇什么樣的教育方式?那只是手段的問題。父母千萬不要非常沖動地去做一些讓自己覺得非常辛苦的選擇。到最后我們發現,父母會把自己的壓力全部傳遞給孩子。

    合理的教育規劃,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個人成長規律

    你的選擇是否符合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規律?

    比如學習奧數這個事情,奧數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在選擇什么樣的孩子適合學奧數,和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孩子學奧數時出了問題。

    我有一個學生,在數學上超級有天賦,他就是為數學而生的,他在今年被牛津大學數學專業錄取。他小時候學奧數,不是死記硬背逼出來的,他真的應該學奧數;曾經有一個孩子學奧數,是媽媽為了讓他在小升初時通過奧數“占坑”,結果很遺憾這個孩子擁有非常典型的文科思維,他學奧數時特別痛苦,一個星期上三天課,他經常講的一段話:“蘭海你知道嗎?每一次上奧數課的課程,就是不斷證明我是個的課程,而我媽媽天天愿意讓我不斷驗證自己是個?!?/p>

    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發育、大腦結構、心理發育等到底需要什么?在教育規劃上面,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個人成長規律。

    合理的教育規劃,要通過合作完成

    有一個教育規劃的核心點,就是合作。再好的學校,也沒有辦法滿足孩子所有的教育需求。同理,校外培訓班再好,也不能滿足所有孩子的需要。教育是需要合作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最重要的。只有家庭有權力選擇孩子就讀什么樣的學校,也可以去選擇孩子上什么樣的課外班,因此家庭教育一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家庭教育要做好一個橋梁,讓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作為補充,這三者之間是合作關系。

    父母的選擇是特別重要的,大家做這樣的選擇時,一定要注意。

    合作還有一層意思,不管孩子上任何課外班,父母和老師之間應該是合作關系。但是有問題的父母常常是個“兩面派”,當他們面對學校老師時,特別卑微,有一種深深的害怕。我看到很多家庭面對老師時,心理是很扭曲的。在這樣扭曲的心態里,就變成了學校老師指揮父母,父母再有不滿也敢怒不敢言。但當父母面對校外培訓機構時,覺得自己花錢了,就開始指揮校外機構的老師:你要這樣做。老師覺得你是客戶,我要服務你,就變得不太敢說真話。

    其實,一個好的父母一定要知道,不管和學校老師還是校外機構老師,都應該是合作關系,目標都是一個: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我們經常在校外實踐當中發現,當孩子知道他上這個課的目標是什么時,上課的狀態會有很大的變化。孩子是在前臺的,父母和老師在背后,如果父母和老師天天商量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但是孩子并不知道后面有推手,教育目標也很難達成。如果我們明確讓孩子知道每個校外班他的收獲、他的價值,所有的付出帶來的結果,這樣的合作關系會變得很好。

    最后一點,從自己出發。我們看到很多父母期待孩子改變,他們會把讓孩子改變的砝碼放在孩子身上,而忘了自己也需要改變。這是在一個合作的關系當中,我們需要更多地承擔自己的責任。

    02

    孩子的成長規律:0-6歲孩子的語言、好奇心、安全感、規則、情緒

    很重要

    0-6歲孩子最需要發展的是什么?可能父母會問,我們家孩子6歲以前要不要學英語、學畫畫、學鋼琴,我們都沒有辦法直接回答大家的問題,因為這取決于什么方式的鋼琴課、什么方式的英語課、什么狀態之下的美術課?

    回歸個人成長的本質,6歲以前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可以做判斷,這個英語班,教學的內容,老師對待孩子的部分,能夠幫助孩子在屏幕上方顯示的關鍵點上得到發展嗎?如果能,這個班不錯。不要僅僅關注課程,家長第一步要知道0-6歲孩子需要什么。

    這又分幾個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就我自己工作的范疇,除了早教的課程以外,大家會報所謂的興趣班還是在3歲以后。我也遇到過一些打雞血的媽媽,報十來個班,你要知道,你報這么多班,自己也會很辛苦。周末看到父母的角色就是司機,爭分奪秒,計算地特別精確,路上多少堵車時間?怎么吃飯?很多孩子跟我抱怨,我特別不喜歡所有的音頻課!為什么?本來,我在去上補習班的路上可以睡覺,現在媽媽說來聽一下英語。一點點喘息的時間都變成了爭分奪秒,怎么辦?我一上車就裝睡,我媽饒不過我。媽媽有很高超的技術,覺得睡覺時間聽著英語也是一種學習。

    你會發現很多孩子特別喜歡戴耳機,很多人說孩子特別沒有禮貌,怎么戴耳機呢?有80%的孩子其實并沒有放任何音樂,只是用這種方式告訴你們:閉嘴,不要和你們說話,你們讓我安靜一會。這種過程是雙向的,當一個人付出越多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要結果,但是這個結果會讓整個家庭陷入到一種難以自拔的狀態,我們是最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后果的。

    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 對于0-6歲的孩子,好奇心是特別重要的。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第一步要做到保護。父母常常更愿意孩子是聽話的,但好奇心強的孩子,6歲以前有非常多的探索行為,會抓個東西就往嘴里放,他要通過咀嚼辨識這個東西是什么,會有非常多的破壞性,我們會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我們其實是阻礙了孩子的發展。在選擇培訓班的時候,老師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嗎?上課的形式是否能做到這些?

    0-6歲語言能力的發展,2001年拿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一起開會,從人力資源成本的角度看早期的發展,拿到的經濟學數據是:在孩子們越小的時候,投入一塊錢的教育成本,后面就會增加很多,這是經濟學的數據。

    ■ 父母陪伴的質量同樣重要。有一組實驗證,研究者在美國取了三組家庭,第一組是拿政府救濟才能生存的家庭。第二類是藍領家庭,第三類是白領家庭。在沒有任何干預條件下記錄并研究,結果發現靠政府救濟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最久,但是每小時和孩子說話的數量遠遠低于工作強度很大,陪伴孩子時間非常少的這些家庭。

    在這種差別之下,當孩子長到3歲半-4歲時,父母經常陪伴孩子,用大量語言說話的孩子,他們的詞匯量是領救濟群體家庭孩子的幾乎8-10倍。大家選擇一些培訓班、課外班時,也要看課程里面是否會強調溝通關系。老師的語言能力是否能給孩子做一個很好的例子,讓他成為學習、模仿的對象。這些都是父母選擇規劃的標準。

    ■ 安全感和規則。學習的環境是否有安全感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質量的。什么叫安全感?孩子到了學習班,知道老師認識他,他對班級有歸屬感,這樣的歸屬感取決于兩點,培訓班的老師是否穩定。3-6歲階段的孩子抗拒學習,是老師他不喜歡?或者是老師頻繁在換?這些對于孩子的安全感都是有影響的。

    規則指的是什么?很多孩子現在上早教,早教班要求孩子們進到環境要拖鞋,和老師問好,走的時候要說再見。所有的動作對機構來講只是一個流程,但是這個流程對于0-6歲的幼兒來說,就是規則感的建立。這個東西讓孩子知道原來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在不同的環境下面,我需要遵守這個環境的特點,所以我們在選擇這樣課程的時候,要看這個課程是否有序。

    ■ 最后是情緒。我在這么多年的研究當中,看0-6歲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們要關注的是他的未來。0-6歲是為6-12歲準備的,12歲是為18歲做準備的。這階段的發展,對情商和后續的人際關系都是有價值的,首先孩子要認知自己的情緒,我為什么高興?高興的時候除了鼓掌還可以做什么?生氣的時候除了打人是否找到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是孩子學習的內容。我們在意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還是這個孩子學習的結果。

    我講一個生理發展的例子,從醫學的角度來講,孩子大概在多大的時候應該分清楚左右?3-4歲之間,讓孩子分清楚左右。我們在意的是孩子分清楚的結果,為什么我們還要在孩子1-2歲的時候教左和右呢?1-2歲我們要的并不是結果,而是大腦神經元刺激,這很重要。

    我特別建議大家,應該在0-6歲更在意過程,而非結果。但是從教育市場來講,所有可衡量結果的產品是容易被企業宣傳的,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因為我們衡量得失,就會導致有一些真正對孩子有終身價值的課程被大大低估了。

    父母的選擇是什么?就是教育審美,教育審美是重要的,什么樣的課是好課,拿英語來講,現在有這么多,一對一、線上線下,比的是價格嗎?比的是內容嗎?3-6歲的孩子,通過線上學英語,如果機構通過線上教英語就可以讓孩子的情緒能力得到發展,我可能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這是很難實現的,情感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有真實情感的接觸才可以的。

    03

    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尤為重要

    接下來分析,到底在選擇課外班的時候,要有一個什么樣的“教育觀”?

    第一要考慮孩子成長的需要。剛才說的科學的成長規律,這個階段孩子真的需要嗎?他一定會需要嗎?

    第二成長的需要有時是補缺。比如我們看到現在孩子所處的教育環境中,男性的角色非常少,或者能夠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很堅強的元素比較少,這時候補缺就至關重要。我們是否可以在市場上尋找到某一個行動項目,通過運動本身帶給孩子的沖撞感和堅強。我們會有橄欖球隊,橄欖球運動讓每一個人直面沖撞。家長們一定要補缺,補這個階段家庭中沒辦法提供的,補學校沒辦法提供的,盡可能少做重合工作。學校天天有數學課了,孩子數學本來就很好,錦上添花可以有,但不要太過,選擇關鍵時間點,中考了沖擊一下可以,但更重要的是補缺。軟實力和硬實力最后對于孩子的價值,包括在社會上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特別希望大家一塊去思考家庭的情況,量力而行。出國讀書并不是解決這個孩子成長的唯一途徑。因為,我們接觸過太多的孩子,最少孩子會和我們一起待5年,最長10年,我遇到過一個從公立學校成長起來,從小學到大學都是讀公立學校的媽媽,自己非常有想法。孩子讀的是人大附中,初中、高中都有過,這個女孩喜歡研究星星、天文,經常初中高中請假,去甘肅看星星。在公立學校成長的孩子家長那么有眼光,現在這個孩子在美國讀純數學的博士,導師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許多孩子進入國際學校根本不適應,因為什么?孩子讀國際學校對父母的要求更高,如果是一個真正的好的國際學校,學校老師對于父母的要求,第一英文溝通得會,老師所有的要求都是郵件給的,老師只告訴你結果,中間的過程你得自己做。

    我認識的家長中,孩子讀了國際學校,媽媽被逼的學英語,有的時候開家長會帶著翻譯。這種壓力真的是極大的。選擇讀國際學校,我看到對父母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并不認為只有國際學校才能培養有創造力的孩子,只有公立學校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沒有創造力,他們的差別填補的那一塊在于家庭的選擇。發自內心的說,對教育的成本超過家庭的開支,家庭關系會變得非常的畸形,對這個東西的訴求完全不一樣了,你都會臆想到,孩子的學習結果不如預期的時候,全家人都會說,孩子的內心會覺得不是我要求的,我并沒有要求你們要這樣,你們安排了。

    選擇課外班,我有一個個人的體會,我是70年代的人,但是,在我讀書的那個時候,在社會上可以選擇的校外培訓機構是非常少的。我的爸爸媽媽做了一件讓我到現在我也覺得特別了不起的事情,那個時候,他們的工資才100-200的時候,我所有想買的書,參加的培訓班,玩的游戲,從小到大學了太多的東西了,他們沒有拒絕,沒有要求有什么結果,唯一的要求你得負責任、得堅持。對于我來說,重要性有兩個非常大的收獲。

    第一讓我從小看到除了學校學習以外的更大的世界,第二我從小就知道,你許諾過的東西是需要堅持的。我從6歲開始彈鋼琴,彈到高中畢業,學彈鋼琴的過程非常痛苦,特別是所有學樂器的孩子,第一個瓶頸期一定會出現在一年半,一開始只是觀察,后來學了之后才知道,新鮮勁過了,需要有外部的東西激發你堅持。但是我父母做了一件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會做的這么好的事,我們家在貴陽,1982年左右的時候,一個地方買鋼琴需要鋼琴票,我們城市只有三張鋼琴票,我想學鋼琴,我媽媽特別嚴肅問了我三遍,我說是。我媽給鋼琴廠寫了信,人家居然給我們家寄來琴票。

    一架鋼琴五千塊錢,我到現在都問媽媽錢從哪兒來的?那時候好的是能教鋼琴都是教授級別的,我媽特別牛的跟人家說,我們姑娘不會做這個專業,倒不是要求彈得多好。所以,我每周最多練一首曲子,我的鋼琴老師聽我彈一遍,指導一下,35分鐘聊的都是音樂,各種流派。我6歲由于音樂的啟蒙,后來又有了藝術的啟蒙,整個學琴的過程沒有考級,但是我在學音樂,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你們給孩子選擇音樂課外班的時候,大家思考技能真的重要嗎?中國的運動項目,為什么說花樣滑冰藝術的表現力是不如國外的,我們對藝術的理解,這個真的是父母你們在選擇,就是一個小時的鋼琴課,你能看到是讓這個孩子考級呢?還是你更愿意孩子在從小學的過程當中,藝術對他的影響,肯定你選擇第二種,你的費用一定高,這不是一般的老師能教的了。500塊錢一小時鋼琴考考10級,800塊錢的老師說不考級,你們要什么?最后就是家長的教育審美了,你們要什么。

    我學10年的鋼琴,6歲—16歲,一年半以后,每次彈鋼琴之前都得和我媽媽吵一架,不想彈,我媽媽做的最牛的是永遠不朝我發脾氣,孩子的心理狀態是假裝和我吵一架,你把我罵一頓,就可以生氣不干這個事了。我把你激怒了,你罵我,我就哭了,這事就過去了。我媽媽從來不上當,看著我摔東西、砸琴,永遠說三個字,彈琴去。我掙扎了一年半,發現沒用,就老老實實開始干這個活了。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能看得見最大的收獲,我當時還埋怨我媽媽,學二胡都去學校表演了,鋼琴太重了,搬不過去。孩子學習的時候,要給他展示的機會,我是沒有辦法展示的,天天吹牛,那時候沒有手機,我說你們來家聽我彈琴,多么渴望掌聲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我們設想一下,父母給孩子做的每一個家庭教育規劃的選擇,我們到底要得是現在呢?還是未來?不把這件事情想清楚的話,現在花的每一筆錢,最后你們都會后悔。從我個人的經歷,過去20年看到中國上萬的家庭,最后的節點,孩子長到17、18歲的時候,都會后悔,當年學點那個就好了,那個是什么呢?當下看不到明顯的結果,對于他們的成長一定價值體現在未來的,但是遺憾的事情是時間過去了。

    04

    如何甄別“渣班”?師資穩定、邏輯匹配、用戶體驗是重要參考

    怎么樣分別“渣班”,師資穩定性、邏輯匹配、用戶體驗。邏輯匹配,員工面試題會說,學教育專業的人分不清楚,什么是教學內容,什么是教學方式,這兩個一定要搞明白。新概念英語這本書是教學內容。A培訓機構以背誦的方式學習,第二個機構演小品的方式學,第三種是玩游戲,這是三種教學方式。

    父母要研究的不僅僅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怎么教的方式能夠分高低,怎么教一定要看邏輯是否匹配的,我們對孩子是個性化教學,一個班30個人,一次課40分鐘,平均一個孩子身上1分鐘,怎么可能有個性化的教學呢?大家的邏輯一定要多問怎么做到?大家都會面對銷售,我的課怎么樣?不要讓他講用什么樣的教學法,誰都會說,你說你給我舉一個例子,你們在課堂上是怎么操作的?所有人都有邏輯分析的能力,只不過愿不愿意去聽,他舉例子,你可以做初步的判斷。

    用戶體驗,我會在意從這個機構出來的孩子是什么樣子的,這些人是評價是什么樣的,這個很重要。只有師資穩定的機構,他們能夠給你提供的用戶體驗比較可靠,因為老師是穩定的。所以你能夠看到一個體系。

    最后補充一點,我認為好的課程,一定是系統的課程,在系統里面,不僅僅有對孩子的系統,一定有自己的師資培養的系統。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可以問問你們的老師有沒有培訓。

    大家要分清楚什么是顧問,什么是銷售,現在有很多機構把銷售也叫做顧問,實際上是在賣課的,如果一個機構能夠很好的話給你提供顧問式的服務,這個錢你是花的值的,大家可以匹配一下。最后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教育市場和所有的市場都是一樣的,一分錢一分貨,如果在費用上面太想占便宜,這個課不可能好,因為一個機構要存活,如果收費太低,我們更多考慮老師不穩定,怎么樣吸引一個更優秀的老師呢?去年涉足互聯網的時候,怪不得沒有人學教育了,你們的工資太高了,互聯網同事說,你沒有接觸過金融行業,怪不得所有這兩個行業的人,實現財富自由以后,40歲以后說我們來做做教育吧,這就是一個怪圈了。好的硬件也好、好的設備也好,都沒有一個好老師重要。一個機構中老師才是最核心的。

    最后送給大家兩句話,我們做不完所有的事情,大家是需要幫手的。我們沒有辦法解決孩子遇到的所有問題。就像我們在職場上也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是一模一樣的。當一個爸爸媽媽能夠面對自己是可以犯錯的,你會發現他也就會允許自己的孩子犯錯。

    我們首先改變自己。太多的家庭的模式,都是在期待對方的改變,媽媽會抱怨爸爸多回家陪我們一下就好了,爸爸抱怨,我在外面掙錢。大家會抱怨,孩子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為什么做不好呢?有一個家庭不好的模式,大家在抱怨當中成長,抱怨沒有任何用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提到教育規劃,父母還是要看得更遠一點,大一點,格局更大一點,愿意舍棄目前的小利,才有可能給孩子一個更大的空間。

    最后一個詞形容什么是教育規劃,就是眼高手低,很多人覺得是貶義詞,放到教育規劃是特別對,我們要“更遠”看到孩子的未來,“手低”我們看到了未來之后,現在要手把手和孩子一起做這樣的選擇,這個是一個最好的狀態。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prospectspotlight.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欧美片在线观看|farre性欧美护士tv|国产精品资源在线|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