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教育資源(綿陽教育網查詢系統)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任紫鑫
7月16日,北川中學綿中班王子源、郭洋君和北川中學唐琰3名同學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
這份承載夢想與收獲的錄取通知書,亦是綿陽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縮影。北川中學是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唯一一所普通高中,為破解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問題,綿陽中學在該校領辦綿中班,將綿陽中學優質教育資源與北川中學政策優勢等有效聯結,培養了不少優秀學子。
近年來,綿陽以“雙優”工程(優秀教師交流、優秀校長培育)和“雙優”計劃(優質學校領辦、優質資源共享)為抓手,全面探索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路。探索成效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了解。
綿陽中學實驗學校(學校供圖)
“雙優”賦能
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在北川中學任教期間,我將綿陽中學的教學模式、教學課程同步到教學工作中,并傳授給本校其他老師?!北贝ㄖ袑W副校長、綿中班執行校長唐靜說,他希望越來越多的北川學生能享受到綿陽中學的教育資源。
2013年,綿陽中學開啟與北川中學結對協作之路,綿中班正式在北川中學開辦。2021年,綿陽中學組建骨干教師團隊,打造綿中班升級版。近3年,綿陽中學共選派干部教師52人次,與北川中學遴選的優秀教師共同組成綿中班教育教學管理團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綿中班對北川中學其他班級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北贝ㄖ袑W副校長李競飛認為,綿陽中學和北川中學的深度交流,推動了北川教育事業發展。
這種模式在綿陽遍地開花。三臺中學每年派出30余名中高級教師到該縣新生中學、石安中學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工作;2014年南山中學與平武中學結對設立南山班……
近年來,綿陽積極開展公辦中學對口幫扶,通過選派管理人員、骨干教師等方式,輸出管理經驗、教學方法和優質教育資源。2022年以來,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比例達到19.2%,通過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50余萬名師生受益。
三臺中學的同學們在做實驗(學校供圖)
大學區制改革
推進城鄉教育融合發展
即便是暑期,綿陽市第二中學校長杜裕也要時常往返于校本部和金家林校區?!?010年起,綿陽市涪城區采取‘名校+新?!?鄉?!?弱?!摹?+N’模式開啟集團化辦學。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原綿陽市金家林學校于2011年并入綿陽市第二中學,成為該校金家林校區?!?/p>
2021年9月開始,涪城區推行大學區制管理改革,全區4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根據其地理位置、教學資源劃分為城南、城北、城西“三大學區”,各大學區分別由領航學校、城區成員校、農村成員校共同組建。在大學區制改革背景下,2023年綿陽市第二中學校本部與金家林校區進行了深度融合,實現教師隊伍的雙向有序流動?!叭缃?,我校參與輪崗流動、融合教學的優質教師達到了全部教師的四分之三?!倍旁Uf,“大學區”作為集團化辦學的升級版,有助于進一步縮小教育的城鄉、校際差距,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提高整體教育水平。
從協作、共建到融合,綿陽走出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路徑。截至目前,綿陽已建成優質發展共同體(辦學集團)57個,覆蓋學校287所;形成63所優質學校領辦326所薄弱學校的以強帶弱、區域協同發展的學區架構。同時,在涪城區率先探索“基礎學位+共享學位”招生方式,截至2024年秋季學期,涪城區已累計共享優質學位1684個。
此外,為打破地域限制,綿陽積極推行以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以直播、點播、互動教學等形式開展教學教研,實現優質教育數字資源同步共享。目前,綿陽已建成主播學校27所、專遞課堂接收學校101所,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實現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全覆蓋,惠及師生5萬余名。
綿陽中學校園(付喬崧 攝)
立足資源優勢
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路徑
8月2日上午,成都,2024年新錄取飛行學員登上運-20,前往軍旅生涯的第一站——空軍航空大學。其中,不少新學員來自綿陽。
綿陽是空軍在西南地區招飛的重要生源地,其中綿陽中學是空軍首批確定的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之一,招飛錄取人數和“雙學籍”人數均位于全國前列。自該校青少年航空實驗班成立以來,已為空軍培養輸送一大批飛行學員。
近年來,綿陽市不僅大力培養高素質航空領域新型飛行后備人才,還將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融入各個院校,每年組織近10萬名學生到本市的相關企業和國防科研基地參觀學習。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與軍事院校攜手開展國防教育,有利于用好用活綿陽現有的國防教育資源。
除了特色教學,綿陽也不斷探索創新,打造豐富的學生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路徑。不久前,綿陽開展“‘青’愛的綿陽——感知城市魅力”主題活動,來自綿陽中學的近40名師生代表先后走進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館、九洲集團創新展示中心、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創新展廳等創新基地,參觀了解綿陽在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舉措成效。此后,南山中學、高新區創新實驗小學等學校的學生先后走出校園,陸續開展不同主題的研學活動,感知所生活城市的不同魅力。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