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貴州經濟增長全國第二 大數據成經濟新增長點
外媒稱,在距北京約2000公里的地方,中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正開創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這一發展模式使它跨越了對其他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制造業基礎。
據彭博新聞社10月17日報道,今年上半年,貴州經濟增速達到10.5%,在全國省級行政單位中排名第二。這個位于中國西南部的省份一直專注于大數據行業的發展。
由于在大數據資源方面名氣越來越大,貴州吸引了眾多企業的投資,包括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iPhone生產商富士康科技集團以及本國電信巨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與此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反過來促進了這個擁有約3500萬人口的亞熱帶省份的崛起。
香港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部負責人之一弗雷德里克·諾伊曼說,創造其他地方沒有的產業集群化成長對地方政府來說可能是很有前途的戰略,當然也存在風險,即多個企業倉促進入同一領域勢必爭奪空間,在回報到來之前可能耗盡精力。
就目前而言,貴州的成功是中國的經濟增速仍高于領導層確定的6.5%最低增長目標的一個原因。根據本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10月19日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將顯示第三季度增速為6.7%。
19日將公布的其他數據可能會反映中國經濟轉型的狀況。據預測,9月份工業生產同比增長6.4%,而過去五年的增速接近10%。相反,零售的預測增速達到10.7%。
對貴州來說,取得持續的成功并不容易。貴州的人均收入大致相當于全國平均數的一半。對于這個不利條件包括相對貧困、人才匱乏和處于內陸山區的省份來說,建設基礎設施以促進大數據發展是比較容易的。在大數據領域,貴州還要與北京、上海等老牌中心以及后來居上的重慶等競爭。
貴州面臨的風險還在于其他參與競爭的省市也在倉促進入大數據領域,使該行業可能陷入產能過剩的局面。此前,鋼鐵、混凝土等老的增長行業以及太陽能和風能等較新的行業都曾出現這種情況。
梅德利全球咨詢公司駐北京的中國研究主管安德魯·波爾克說:“集群化發展的確有利于這類技術行業,如果分散在全國各地會對它們不利。在支持贏家方面中國做得不錯,但是它們還需要識別輸家并迫使它們離開市場。如果在大數據分析領域做不到這一點,它們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在貴州省會貴陽,轉變的跡象隨處可見。機場從去年開始擴建,該項目將耗資196億元,市內到處都在大興土木,從住宅小區、寫字樓到公路。
政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貴陽的經濟增速達到11.6%,基礎設施投資同比猛增53.9%,信息傳輸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支出同比增長2.7倍。服務業占到GDP的57%以上。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貴州三大大數據部門——數據采集、智能設備和電子商務——的大數據收入去年猛增44%,達到866億元。該公司說,到2020年大數據行業的收入將達到3948億元,2015至2020年復合年增長率將超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