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漲停板新股長啥樣?中小創+小市值是關鍵

首頁 > 資訊 > 經濟 > 正文

20個漲停板新股長啥樣?中小創+小市值是關鍵

2016年的新股發行市場延續了2015年的火爆行情,截至10月14日,滬深兩市發行新股141只,僅8月份就有30只股票上市。在大盤走勢疲軟、成交量低迷的行情下,投資新股更是成為了獲取穩定超額收益、規避風險的絕佳選擇。然而,當新股上市已成為漲停板游戲的時候,個股之間的分化也開始顯現,新股漲停板數量、區間漲幅以及漲停板打開后的走勢均因上市時間、所屬行業、市值等因素的影響而不盡相同。

計算機行業新股最牛

2016年發行的新股在上市后連續“一字漲停”板的平均數量為13.77個,其中,主板上市股票的漲停板平均數為12.41個,中小板和創業板平均為14.78個。在上市后獲得連續20個以上漲停板的11個新股中,主板上市的企業僅占兩席。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在上市后的超額收益整體高于主板上市公司。

不同行業新股的爆發力也存在差別。對2016年上市新股超過5家的行業統計發現,計算機行業的新股平均收獲19.16個漲停板,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輕工制造業以15.6個漲停板緊隨其后,傳媒、汽車、建筑裝飾行業的漲停板數量排名靠后,但差距不大,平均收獲了13個左右的漲停板(見圖1)。從新股上市后30個交易日內的漲幅來看,計算機行業新股的平均漲幅為517.7%,同樣在各行業中一馬當先。輕工制造與電氣設備行業新股的漲幅也超過了300%,分別達到361%和340%,而傳媒行業新股平均漲幅為191.84%,在主要行業中位列最末。

導致新股上市時市場表現出現行業分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行業間的估值差異。計算機、信息等熱門行業是新興概念股的集中地,行業整體估值數倍于傳統行業,然而,由于目前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需遵循23倍市盈率的“窗口指導”,新股在定價時難以展現出估值上的差異,絕大多數都是按照價格上限發行。因此,新股在定價階段的估值扭曲只能通過股票在二級市場上市后修正。

漲停板數量的決定因素

為考察2016年上市新股連續漲停板數量的影響因素,我們選取發行規模、估值定價、行情指數、基本面數據等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統計樣本為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在A股上市的新股。參數設置如下:

Y:新股上市后連續“一字漲停”板個數;x1:發行價格;x2:上市當日總市值;x3:新股首發市盈率/所屬行業市盈率;x4:上市當日次新股指數;x5:上市之前三年企業凈利潤復合增長率。

結果顯示,在95%的置信區間下,僅有上市當日總市值與上市當日次新股指數兩個指標與漲停板個數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超過0.4,二者分別與漲停板個數呈中度負相關和中度正相關,其余三個因子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均較低,與漲停板個數的相關程度偏弱,影響力有限。

以新股上市時的總市值衡量的股票發行規模對漲停板數量的影響較大,相關系數為-0.409,即市值越小,股票上市后漲停板的數量越可觀。在A股市場上,低市值的股票往往具有更大的價格彈性,因而,對于財務狀況普遍良好的新股而言,低市值意味著更高的收益預期,故該因素成為了決定漲停板數量的關鍵。統計結果顯示,新股上市后“一字漲停”板數量超過20個的企業的上市當日平均市值為11.1億元,而對于上市后一字漲停板小于10個的新股該項指標均值為126.23億元,為前者的十倍有余。

新股上市后次新股指數的表現同樣是影響上市后漲停板數量的重要因素,兩者相關系數為0.409。與處于平穩震蕩中的滬深300指數相比,次新股指數的波動更為劇烈,對市場走勢的判斷先于大盤。以2015年12月31日的收盤指數為基點,在2016年5月下旬之前,次新股指數始終運行于滬深300指數之下,而5月20日之后,次新股指數一路上漲,最大漲幅超過25%,形成一波小行情。而通過對2016年上市后漲停板次數最多和最少的新股的統計發現,上市后達到至少20個漲停板的個股上市日期均在5月下旬之后,而上市后漲停板個數不足10個的個股中上市日期在5月下旬之前的占到82%。上市時點對新股表現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新股首發市盈率/所屬行業市盈率對上市后漲停板數量的影響力偏低,相關系數僅為-0.238。不過,這一指標在極端情形下的參考作用依然明顯。對于樣本中首發市盈率/所屬行業市盈率比值最低的20家上市公司,上市后獲得的平均連續漲停板數量為16.32個,而對于樣本中這一指標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上市后的平均漲停板數量僅為11.95,二者相差4個漲停板。

進一步引入多因素線性回歸模型對假設因子與漲停板個數的線性關系進行擬合?;貧w結果顯示,上市日次新股指數、上市時市值、發行價格這三個自變量對上市后連續漲停板個數這一因變量的影響力顯著。而首發市盈率/行業市盈率因子及企業上市之前三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因子的參數則完全不顯著。

將回歸系數不顯著的因子剔除后重新回歸,擬合得到的方程為Y=-0.222x1-0.502x2+0.454x4+b,方程和系數均顯著。該方程的R方為0.439,表明該方程對于新股漲停板的數量的解釋力度大約可達到44%。

漲停板個數與后市收益

連續漲停板所帶來的股價連連攀升固然令人興奮,但這場高收益的狂歡畢竟只屬于極少數中簽的幸運兒,對于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新股漲停板打開之后的走勢更令人關心。

通過對表1和表2中所列示個股的分析發現,2016年上市的連續漲停板數量較多的個股在漲停板打開后短期內的走勢以震蕩和小幅回調為主,振幅不大。這說明該部分新股的漲停板的數量雖多,但市場投資情緒化所導致的股價虛高并不明顯,大多數新股的高收益能夠如實反映出市場對該股票的判斷,即使有市場過度反應而產生的超額收益,股價的回調過程也能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

而上市后連續漲停板數量較少的個股在漲停板打開后的走勢更多地與當時所處的市場行情有關。5月20日之前上市的新股基本于5月下旬次新股行情開啟后迎來一波上漲,在此之前多以震蕩為主。

中短期來看,開板后30個交易日內的收益為正和為負的新股各占50%。正收益的股票開板前的平均漲停板個數為12.06個,而收益為負的股票的這一均值為15.23,上市后連續漲停板數量越多,開板后中短期收益越小。

中長期來看,新股上市后連續漲停板的數量并不影響股價回調的風險。以最大回撤率(一段時期內股價由最高點走到最低點的跌幅)衡量個股中長期風險,2016年前八個月上市的新股平均最大回撤率為31.84%,其中上市后連續漲停板數量超過20個的個股均值為34.03%,連續漲停板數量在10個以內的個股均值為30.78%,差異并不明顯。

可見,對于優質的新股標的資產而言,開板前漲停板的數量確實會降低其短期收益,不過漲停板數量不應成為投資者擔憂其長期風險的主要衡量因素。

結語

巨大的超額收益引得市場對新股申購的熱情高漲。本文立足于尋找新股開板前連續漲停板數量的影響因素,通過相關性和回歸分析找出各因素對漲停板數量的影響規律。研究發現,中小創和計算機行業新股在發行后獲得的漲停板數量最多,而新股的市值和上市后次新股指數的表現是影響該股票漲停板個數的最主要原因。

短期來看,上市后漲停板數量多的新股在漲停板打開后面臨橫盤和回調的風險較大,30個交易日內普遍以負收益為主,此時投資應以謹慎觀望為主,并可配置一些開板前漲停板數量較少的新股。中長期來看,開板前的漲停板數量并不會對股價回調造成過大的額外風險。(助理研究員范璐媛)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1
華網(http://www.prospectspotlight.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電話:17051177829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欧美片在线观看|farre性欧美护士tv|国产精品资源在线|久久水蜜桃网国产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