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昌平東小口未來規劃圖—昌平區東小口村規劃
12月29日上午,北京市昌平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昌平區財政局局長王淑紅作《北京市昌平區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攝影/穆昊星
北青社區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2023年,昌平區將按照“有保有壓、打破僵化、依事配置、保障發展、兜底民生”的原則,科學合理編制預算。
2023年
保障重點和支出方向
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
培育發展新動能
安排資金70億元,持續搞活未來科學城,高標準推進"兩區"建設,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狠抓土地供應與廠房建設,推廣集體產業用地“雙統籌、雙投入”模式。
大力發展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制造三大優勢主導產業,加快產業資源要素集聚。
健全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機制,推動研發成果轉化落地。
提速生命園三期建設,改造生命科學大道,高標準提升生命園一、二期環境品質。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發揮央企優勢作用,推動央企融通發展平臺建設,提升央企民企協同發展質量。
持續完善“1+1+N”創新政策體系、培育專精特新獨角獸等企業支持政策。
全面實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進一批數字經濟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開展形式豐富的創新創業活動,爭創全國科普示范區。
發揮“昌聚工程”、杰出人才獎勵等政策作用,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實現國際人才社區“創新街區”開街,吸引集聚高端人才來昌發展。
安排資金60億元,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加快實施優先發展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深化學區制管理、集團化辦學改革。
推動北師大生命科學園學校、百善鎮中心幼兒園等項目開工及前期手續辦理。
完善教育投入機制,促進教育均衡、高效發展,提升區域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推進沙河高教園配套功能區和共享空間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功能品質。
▲沙河高教園規劃圖
加快北大產教研融合創新中心、清華大學科學城、空天未來產業科技園等項目建設。
堅持統籌兼顧
提升城鄉治理效能
安排資金79億元,著力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做好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一般制造業疏解提質、留白增綠等資金需求保障,推動"一村一策"開展城鄉結合部重點村綜合治理,實現減量、控人、提質的目標。
加快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城市有機更新,高標準推動政府街環境提升,打造昌平特色"城市更新樣板街"。
▲東小口鎮背街小巷改造
推進定灑路、北沙河西一路、南潤路等道路建設。
投用新城地表水廠,提標改造昌平污水處理廠。
深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夯實宅基地規范管理基礎。
統籌推進農民增收舉措,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堅持提質增效
深化回天地區專項治理
安排資金20億元,錨定建設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持續推進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
以街區控規為綱領,加快北清路、安立路、回南北路等主干路網建設,提升道路承載能力。
推進1805街區6008地塊小學、清華附小二期等項目建設,持續擴大基礎教育供給。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天通苑校區(二期)項目效果圖
促進農學院、歇甲莊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材城東側路電力工程、天通苑地區社區公共空間提升項目等建成投用,補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
持續開展“雙城聯動”,打造職住平衡樣板區。
堅持綠色發展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安排資金29億元,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健全綠色生態空間體系。
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控制,聚焦揚塵問題持續發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實施新一輪水環境治理行動計劃,推進東沙河治理等工程,保持黑臭水體動態清零,確??己藬嗝嫠|全部達標。
▲東沙河治理工程效果圖
堅持建設用地、未利用地、農用地齊抓共管,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聚焦打造國家森林城市和公園城市,加快建設溫榆河公園昌平二期,持續織補小微綠地、口袋公園。
積極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堅持人民至上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安排資金25億元,支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更加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
加快公共衛生服務大廈建設。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醫聯體運行更加緊密。
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提升群眾健康素養。
推進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南部場館運行。
▲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效果圖
建設更新體育設施,積極推進冰雪文旅城等體育項目開展。
安排資金33億元,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大力拓展就業崗位,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加快補齊養老服務配套短板,提高養老驛站服務效能。
提升社會救助服務能力,推進基層福利設施建設。
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升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
安排資金5億元,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實施明十三陵神路五孔橋、慶陵監及鞏華城等文物修繕。
培育一批精品民宿和都市農業生態園。
推進超級合生匯、布拉格廣場商業綜合體、保利大都匯、華潤未來城市等項目建設,積極打造“商圈+生活圈+夜經濟”消費重地,構建融合消費創新示范區。
文/本報記者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