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藥菌一般幾日能痊愈(多重耐藥菌可以自愈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屠聰琪 記者 何麗娜
5月,對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醫療健康服務集團宗瑞院區(錢報小時健康小站、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醫學病區的醫護人員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個月。
原來,該病區接收了一位“特殊”患者——76周歲的顧大伯,剛入住病情復雜且不穩定,有腦出血后遺癥、腦梗死后遺癥、吞咽困難、低蛋白血癥、支氣管擴張伴感染等各種疾病。
此外,顧大伯還一直咳嗽咳痰,兩肺可聞及干濕性啰音,查胸部CT提示兩肺多發感染,在先后給予抗感染、止咳化痰、青霉素類聯合喹諾酮類等治療后,效果并不顯著。
得知顧大伯曾在其他醫院ICU治療一個多月后,主治醫生陳江峰突然有了新思路,根據臨床行為探究痰液癥狀,反復對顧大伯進行痰培養+藥敏試驗,“敵菌”終于浮現,顧大伯體內的“不速之客”終于露面——耐碳青霉素的肺炎克雷伯桿菌。
所謂肺炎克雷伯桿菌,是一種可以使碳青霉烯類和其他β-內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失去功效,對多種抗菌藥物呈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常稱為“多重耐藥菌”,會導致嚴重的臨床感染,難以治愈。
據陳江峰介紹,顧大伯之所以會感染上這種可怕的細菌,可能與他多次住院治療有關。
顧大伯常因反復肺部感染進行抗感染治療,去年7月,他又因為腦出血,被緊急送至市級醫院重癥監護室保守治療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通氣”等治療,雖然命保住了,但也被這個“客人”盯上了。
考慮到醫院抗生素無法覆蓋患者病原體,也沒有合適的消殺場所,且患者年事已高,基礎疾病較重,陳江峰建議其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但家屬不愿老人再多折騰,反復懇求醫護,希望能在此治療。
怎么治?怎么護理?怎樣避免院感爆發?以往也沒有病例可以參考,在這幾座“大山”面前,老年醫學病區所有醫務人員頂著壓力探索解決方案。
幸運的是,依托醫共體建設,“專家跑”可以代替“病人跑”,醫院立即聯系總院ICU主任醫師黃志平下分院會診,同時聯動院內院感科、檢驗科共同商議最佳治療方案,最終根據顧大伯痰培養藥敏結果,決定放棄昂貴的抗生素,使用廉價的依帕米星進行治療,并做好嚴密監測,生命支持,臟器功能維護,病原體監測等。
圖注:總院ICU主任醫師黃志平和老年病區主治醫師陳江峰等醫生對顧大伯會診
而在醫院感染控制方面,護士長立即下達執行接觸隔離,單人單間,貼好隔離標識,所有儀器設備專用,正確執行手衛生等指令,又邀請主任醫師黃志平對醫護、保潔、護工進行多重耐藥菌防控知識培訓,并進行考核;層層推進,查漏補缺。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醫院特地為顧大伯安排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負責每日照顧,密切關注其身心情況。
在多方團隊的通力協作下,兩個禮拜后,終于傳來好消息:顧大伯咳嗽咳痰較前明顯減少,胸部CT提示感染較前吸收,兩次痰培養均未檢出多重耐藥菌,他的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也逐漸穩定。
當停止“接觸隔離”的醫囑下達時,所有人都松了口氣,終于將這“超級細菌”成功絞殺,下一步醫院將安排康復訓練,幫助顧大伯恢復自理能力。
據錢報記者了解,此次首例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治療成功不僅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也為醫院以后處理其他同類患者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