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河南平頂山,高雙印(右一)與老家同學、鄉親話別?!≈行律缬浾?闞力 攝
聽見同窗自報家門后,高雙印激動地用河南方言回道,“哎呀,難怪我看你很面熟啊”。二人一陣寒暄后,便相互攙扶著走進屋里敘舊。高雙印激動地寫下小學校歌,唱給老同學聽。
“熱心學,苦心教,師生忘辛勞......”高雙印唱出校歌后,獲得在場同學及鄉親的一陣掌聲。
與鄉親話別后,高雙印便到白龜山水庫邊給后輩講起兒時的故事,“咱們的祖宅就在水庫中間,我小時候經常在這一片跑著玩”。
他凝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說:“這里是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居然在有生之年,還能回到老家,真的是很感動?!?/p>
離村子不遠的香山寺,也留下了高雙印的童年記憶。每逢農歷二月初二,香山寺都舉行廟會,兒時的他常隨家中長輩祭拜上香、樂逛廟會。在香山寺,高雙印堅持要步行上山,每到一處熟悉的古建筑前,他們祖孫三代都要拍一張合影留念。
他說,此行就是要讓兒孫后代到故土追本溯源,了解祖國山川、人文、地理,了解祖輩生活的地方。同時,向同鄉講述自身抗戰經歷,讓更多人了解抗戰艱辛。
行程中,高雙印不僅向家人講香山寺觀音文化,還總把清代豫籍作家李綠園用河南方言寫的長篇小說《歧路燈》掛在嘴邊,并不時與記者交流岳飛文化。談起兩岸文化交流,他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除了回鄉追憶童年、開展文化研討交流,高雙印此次一個重要行程就是祭祖。其父葬在離老家百余公里之外的鄭州登封,此前安葬等“身后事”均由高雙印胞弟等人操辦,未能參與是他最大的遺憾。
“做兒女的實在很不孝,現在才來看您!”在父親墓地前,高雙印攜家眷跪在地上泣不成聲,“自1949年告別父親后,我們再也沒再見過面,今天我把積壓在心頭70多年的情緒,全部發泄了出來”。
在數日行程中,他頻頻落淚,遇人就高聲說,“俺是你的河南老鄉”。在落腳酒店,他還主動給服務員唱起了豫劇《白蛇傳》?;爻糖?,他又專門去看了看黃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