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2組珍貴檔案入選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中新網沈陽7月17日電 (記者 韓宏)記者17日從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遼寧有2組珍貴檔案成功入選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2000年,國家檔案局啟動實施了“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建立了《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至此,遼寧省已有9組珍貴檔案入選《名錄》。遼寧省檔案館館長田富祥表示,這些珍貴檔案,時間跨度悠遠、主題特色鮮明,是名副其實的文化瑰寶。
值得注意的是,遼寧省檔案館館藏《清代三姓副都統衙門檔案》入選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該檔案是清乾隆元年至宣統元年間,三姓副都統衙門管理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以及庫頁島等地區時,與吉林將軍衙門及其他衙署之間往來文書的抄存檔冊。該檔案主要以滿文書寫,共計483卷(冊)、19995件,記錄了三姓地區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歷史狀況,是清代東北軍政機關較為系統、完整、連續的地方衙署文書檔案抄存。
“三姓”核心區域為現在的黑龍江省依蘭縣,因清初赫哲族努葉勒(盧氏)、葛依克勒(葛氏)、祜什哈里(胡氏)三姓聚居而得名,是清代東北邊防重鎮和滿族發祥地之一。該檔案集中反映了清政府對三姓地區的有效管轄,是研究三姓地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第一手原始珍貴史料。
截至目前,遼寧省檔案館7組檔案入選,分別是2002年、第一批入選的唐代開元年間檔案和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實錄稿本;2003年、第二批入選的戚繼光簽批的申文;2015年、第四批入選的盛京內務府冊檔和“慰安婦”檔案;2023年、第五批入選的盛京內務府稿檔;2025年、第六批入選的清代三姓副都統衙門檔案。
沈陽市檔案館1組檔案入選,為2025年、第六批入選的1911—1931年奉天地區日本侵略活動檔案;朝陽市喀左縣檔案館1組檔案入選,為2003年、第二批入選的圖琳固英族譜檔案。
從歷史價值看,遼寧省入選的檔案文獻橫跨唐、明、清及近代,歷史最悠久的唐代開元年間檔案,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具有補史之闕、證史之實、存史之真的重要作用。從時代價值看,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入選的奉天地區日本侵略活動檔案和“慰安婦”檔案,以無可辯駁的第一手“實證”,揭露了日本的侵略罪行。
從文化價值看,入選的“盛京內務府”系列檔案、清代三姓副都統衙門檔案、圖琳固英族譜檔案涵蓋了皇室事務、地方經濟、旗人管理、方志輿圖、邊疆治理、民族發展等多方面內容,既是滿蒙漢文化交融的重要見證,也為考古學、民族學、人口學以及邊疆史研究提供了檔案史料。(完)